放大圖片
■輪椅人士泊車時多惹途人注意,海傑指是機會作好見證。
坐在輪椅後,無論生活及心態上都有很大轉變,除起居飲食的改變,還有別人的目光。意外後海傑重返校園,他表示當年香港仍未有傷健共融的意識,許多同學也是首次接觸輪椅人士,但他們大多很友善,對他十分尊重。海傑在專業教育學院時當上學生會會長,在校園內成功爭取了許多傷殘人士設施。
及後在城大讀書時,又透過學生會爭取興建宿舍,2000年獲取全港大專學生服務獎。在中大攻讀神學期間,神學院宿舍、校舍以及圖書館,也為他增建了斜路、車位等無障礙設施。海傑表示,初初會感覺給了別人麻煩,但明白設施並非自己享用,而是祝福更多有需要的師弟,這幅亦是他的「願景圖畫」。
投身社會後,海傑亦面對別人的特別目光。「每次泊車時,旁人都會注目地看我,初初我不喜歡,便反望他們,但慢慢知道這是不對的。」他表示,旁人可能沒有惡意,只是出於好奇,想過來幫助或了解,若以不友善態度回應便作了壞見證,令他們對輪椅人士留下壞印象。「許多時傷殘人士並非受別人歧視,而是大家自己歧視自己。」故此,當海傑再遇到類似情況,便會對旁觀者微笑示好,並把泊車和下車的動作以慢動作示範,希望起教育作用,令人明白殘傷人士亦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