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此時以英文書寫此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14]
放大圖片

 很多香港人大概都知道鄧小平說過的話: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

 50年已過去10年,距離2046還有40年好走,10年時光讓香港人的精神世界變了多少?過完剩下的40年後又會變成什麼樣?HEVEN BOOKS出版了一本《FIFTY-FIFTY: New Hong Kong Writing》(五十五十:新香港寫作),副標題是:「The State of Mind At A Place In Time」,大時代中一座城市的心靈狀態。編者許細,是香港不太大的英文出版和寫作圈裡的熟面孔。她說,編這本《Fifty-Fifty》,是想呈現50年之內的一段時間,生活在香港的人在想些什麼。

不中不英狀態

 這是本合集,收集了很多人寫的關於香港歷史與現狀的詩歌、散文、小說。許細廣發徵稿信以及約請文化圈裡的朋友來完成組稿,所以作者群體包括知名不知名的各種人,既有也斯、羅貴祥、Louise Ho這些在香港的大學中素有名望的學者,有Nicole Wong這樣的平凡香港人,有Lawrance Grey、Viki Holmes這樣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也有像Doris Lau等已經在美國生根的香港移民,甚至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第二代移民。

 許細說,這樣關於香港的英文書少有人寫,書店裡和香港有關的英文書,大多是攝影圖片集,他們的書在書店裡不會被專門擺出來,而且不多的幾本賣完就算,書店不會再進新貨。

 香港人會不會有點小看了自己的文學?《Fifty-Fifty》裡很多故事讀起來很有意思。比如短篇小說〈Exception〉(例外),作者Amy Lee通過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一件著名命案寫成這篇小說。當年一戶人家搬進二手住宅,重新裝修時在廚房砌死的爐灶下發現了兩具屍體,死者是母子二人。案件當年被媒體持續報道,Amy Lee重新檢討這件四十年前的事,不是從偵探小說的角度,而是以死者幽靈的角度,來看香港社會的冷漠無情,以及弱勢者的無助。小說寫的是四十年前的香港,但現在的香港有沒有好了一些?

 許細指著另一個作者Woo See-kow的文章笑說:「她的角度很有趣,寫現在很多香港人會把去愉景灣當旅遊。愉景灣是有很多外國人住,感覺有點不像香港,但怎麼會想到去那裡旅遊呢?」

 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文體,編輯出版這樣的書其實並不討好:喜歡小說的人覺得裡面詩歌多,喜歡詩歌的人發現裡面有散文,對現狀持批評態度的人覺得它不夠勁,相信香港明天會更好的人又會不舒服地發現很多對香港的嘲諷。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其實這就是香港的精神現狀—不中不英,溫順沉悶,缺乏傳奇卻又難以安靜。《Fifty-Fifty》確確實實夠得上「The State of Mind At A Place In Time」。

出走外國

 訪問了許細才知道,現在香港用英文創作的人有自己的圈子,這個圈子越來越受局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供發表作品的香港英文媒體越來越少。許細告訴記者,她11歲時就在《南華早報》上發表英文創作,但現在香港人幾乎沒有什麼本地英文媒體可供投稿。

 「以前RTHK(香港電台)早上有讀書節目,現在只剩午飯時間有一個這樣的節目了。另外《Hong Kong Magazine》、《MUSE》(瞄)也有。」許細在《MUSE》上常有文章連載或發表。

 空間如此有限,從事英文創作的去什麼地方發表創作?原來都是外國的雜誌。

 作家們有一些自己的組織,許細就參加了一個「Hong Kong Writers Circle」,相較其它中文寫作群體,他們低調很多,不過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三,都會在藝穗會聚會講座。

 香港的英文作者悄悄地聚會,在海外用英文寫作的華人有一些卻已經大紅大紫。許細說:「哈金、嚴歌苓、郭小魯、Wong Ping,他們的英文小說都已經很有名。」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