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家之言:坎大哈的太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15]

戴雅文

 跟朋友看了一齣舊電影《坎大哈》。電影甫一開始,是一輪太陽畫面,象徵希望。故事講述當年阿富汗內戰期間,年紀小小的娜法絲有幸由坎大哈逃往加拿大。如今,當上記者的她收到遠在故鄉妹妹的來信,妹妹表示對前景感到絕望,決定在下一次日蝕到來前自殺。面對只剩下三天限期,娜法絲不惜千里迢迢急忙趕回故鄉坎大哈,穿越伊朗邊境,再次踏足當年逃亡的崎嶇路途。她要回到妹妹身邊,並親口告訴她堅持活著的理由與勇氣,鼓勵她要堅強地活下去。回鄉路上困難重重,娜法絲看盡各種人間慘劇……

 這電影絕大多數的場景均在阿富汗境內拍攝,劇組提著手電筒在漆黑的夜裡漫行,穿越一個個難民營,看見奄奄一息的難民,躺在沙漠裡宛如被遺棄垂死的羔羊。小孩跟老師學習背誦槍械武器的知識,民族仇恨泯滅了童真;鏡頭射向沙漠的上空,一雙義肢從天而降,導演麥馬巴夫利用直升機製造戲中的荒謬,正是對現實的控訴。

 也許故事是虛構的,但描繪的心理卻是真實的。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困境,看不見出路,便會走向兩個極端;如電影中男孩為了金錢竟從死人骸骨裡找金指環,一大群斷腿的殘障者撐著柺杖爭相競奪一雙義肢,這倒表現了「積極」的生活態度;消極的代表者則是那揚言於下一次日蝕自殺的女主角的妹妹。

 假如沒有拉登發動九一一襲擊,筆者不曾深入認識阿富汗,更遑論知道究竟坎大哈位於地圖上哪個位置。但很可惜,還未完全了解它時,它已被美國戰火洗禮。強國「協助」阿富汗推翻舊有政權,建立民主,但這真的是「民主」嗎?坎大哈的「Burka」會否就是美國呢?

 記得戰地記者張翠容曾說佩戴「Burka」足以令無數的阿富汗婦女患上皮膚病。「Burka」是一塊從頭包至腳跟的衫布,只在眼睛位置開有小孔,婦女們幾乎整個人也給它包著,不但對外的視線範圍有限,呼吸也有困難,女性的自我形象極低。但諷刺的是,「Burka」在阿富汗語原來解作「呼吸」!

 電影想帶出的訊息是只要有希望,每人的心中都會有一顆太陽。然而,坎大哈的太陽會否有撥開「Burka」的一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