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大米漲價——廉糧時代的終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4-19]
放大圖片

 香港市民在超市入貨補米倉,似乎未怕「米貴」。

東方爾

 「今天大家一起上哪吃啊」,每到午餐的時間,在某外企上班的陳女士的耳邊,總會準時準點的響起這聲親切而又熟悉的召喚。

 陳小姐是上班一族「拼飯聯盟」中的忠實成員,而作為高級白領、素來又喜歡獨來獨往的陳小姐,之所以放下「架子」,改變以往獨食的飲食習慣,加入到「拼飯聯盟」的大軍當中,原因正在於大米和副食品漲價。

 筆者不知在中國因為「大米漲價」而改變了自己以往的生活方式的人到底有多少,但環顧四周那些個為「民以食為天」而忙碌的臉,我發現,進入四月以來,也就是農民兄弟們正在「插秧忙」的時節,只要是城市居民,幾乎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大米漲價」所帶來的壓力和焦慮。

全球米價 全線暴漲

 2008年開春以後,作為全球近30億人口的日常主食,大米就以從未有過的「重要性」,牽扯著每一個人的心。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今年2月警告稱,36個國家今年將面臨食物短缺,全球大米庫存正降至1984年以來的最低點,為7,210萬公噸。

 實際上,國際米價已經在過去兩個月上漲了50%,有專家認為,在未來幾個月米價有可能會繼續上漲40%。數據顯示,作為全球大米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報價,從每噸580美元漲到了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了30%,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點,並促使這輪大米價格上漲開始從亞洲向全球蔓延。比如說,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米價幾乎已經翻番,5月份交易的大米價格目前已經上升了2.5%到每100磅20.1750美元。

 而為了應對此次米價暴漲,與此同時,不少東南亞國家已經下發了出口大米的「凍結令」,令全球大米供給少了1/3。比如說,越南3月28日表示,今年大米的出口量將大減22%。印度也於當天宣佈將出口大米的最低價格由每噸650美元增至每噸1,000美元。另外,柬埔寨和埃及3月27日也公佈了大米出口禁令。埃及國內的大米價格從去年年底的每噸397美元,漲到現在的批發價每噸超過500美元。

 原本無論是漲價也好,跌價也好,一直都難超出10%的幅度的米價,緣何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瘋漲到這等讓人瞠目結舌的程度的呢?

天災人禍 催生高價

 有農業研究專家認為,米價的上漲,首先是政府「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政策所致,如在印度,正是在城市高樓林立的同時,廣大農村依舊破敗不堪。農業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農業生產力日益降低,大米產量因此逐年遞減;也有人把此次大米暴漲的原因歸結於「大米炒家」的「投機行為」。

 筆者以為,儘管他們所說的不無道理,但隱藏在這些原因背後更深刻的原因為人們所忽略的天災人禍。

 天災指的是近年來一直為全球所關注的氣候變暖,及全球環境惡化所導致的種種惡劣氣候,由於全球環境持續惡化,各地極端異常天氣不斷出現,導致部分主要糧食產區遭受幾十年上百年一遇的災害。比如去年澳大利亞百年一遇的大旱,推動了全球糧食價格的整體上漲;美國的高溫也造成了很多主要糧食產區減產;持續惡劣的氣候也釀成了歐洲小麥主產區災難性的損失。據統計,全球有20%的耕地由於地下水位下降正在變得鹽鹼化,土壤的生產力正在下降,而研究表明,水稻由於全球性溫室效應,在未來幾年內產量會急劇下降。所有這些都昭示著一個潛在的大米危機時代的到來。

 有天災必有人禍,這是人類進入文明世界以來,歷經了無數次教訓所得出來的教訓,此次大米漲價也不例外。比如說,全球人口的增長導致糧食消耗加大,數據顯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糧食消費增長了25%左右;比如說,巴西作為玉米生產大國,把35%的玉米用來提煉乙醇;和巴西採取一樣舉動的還有美國,27%的玉米產量也用來提煉乙醇,而且呈快速增長趨勢,布什總統簽署的《新能源法案》表明,美國將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將達到360億加侖。美國和巴西都是世界農業大國,其出口的農產品佔到世界貿易量的大半,這些國家把原來給人吃的糧食,弄給汽車「喝」了,國際糧價能不帶動米價的大幅上漲嗎?

「市場趨利」 資源匱乏

 對於今年大米漲價所導致的「緊俏」場景,《曼谷時報》的描述道,「磨坊主們把卡車開到農田邊上,只等著農民一收割,就立刻裝車」。而據《印度快報》報道,印度很多家庭因米價上漲已將一日三餐改為一日兩餐了。

 連日來,菲律賓已經爆發了多次抗議米價上漲的示威活動,香港、澳門出現了搶購泰國大米的現象,更令人焦慮的問題是:這米價會漲到什麼地步呢?

 其實,只要總結和回顧一下這些年來國際消費市場上的米價的波動規律,我們就不難發現,如大米這等資源性的產品,基本上走的都是一條不斷漲價的道路,特別是糧價,從長期的歷史數據分析,全球的糧價和石油價格幾乎是同步上漲的。

 專家認為,糧食與石油同步漲價的原因在於,從資產價格和成本方面分析,國際原油價格的走高,是大米等主要糧食價格走高的深層次原因。

 可筆者以為,「市場趨利」的規律及資源日趨短缺的無奈,必將在長時間內導致並催生全球性資源產品持續普漲現象的加劇。

 我們所擁有的土地是有限的,在這樣一個資源條件約束下,靠種地為生的人,受經濟利益驅動自然會選擇價格最高、最能賺錢的品種來種植。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賺錢更多的作物,必然會搶走本來種大米的耕地,大米的供給也必然不斷減少。加上世界人口在不斷增長,30億人吃大米的消費習慣,所造就的對大米的剛性需求,大米的價格隨之上漲也就成了必然。

 顯然,要應對和阻止大米漲價,僅靠將一天三餐改為一天二餐和「搶購大米,以求心安」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以香港為例,如果將香港的大米九成來自於泰國,改變成九成大米來自於內地,我想情況將大為不同。

 包括土地在內的資源日趨匱乏,乃是我們這個人口日趨增加的地球所無法抗拒的發展趨勢。而由資源匱乏而導致的各類不可再生資源如石油的日趨上漲,也是人類不得不承負的重負;可是,大米作為可再生的產品,只要我們加大環境的保護力度,遏止地球進一步變暖;只要我們稍稍改變一下我們的生活習慣,多擠幾次公車,少消耗一些汽油。當大米漲價潮再一次來臨時,我們是不是可以少一點驚慌,多一點坦然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