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謝志東
高昌國是唐朝時期西域的一個小國,位於今新疆吐魯番盆地的火焰山腳下。《西遊記》中唐僧取經受阻於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雖然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純屬虛構,但唐僧玄奘西行取經路過高昌國並在此停留,卻是確有其事。
史籍記載,歷史上的高昌國佛教興盛,歷代國王對佛教都虔誠無比。玄奘路經此地時,當時的國王麴文泰曾率全城百姓夾道歡迎,熱情款待,並執意懇求玄奘永留其國。但玄奘堅決不允,表示即使死了,骨頭留下,神智也不會留下的。麴文泰挽留不住,只好請求玄奘在高昌國再停留一個月,講解《仁王般若經》。玄奘答應了麴文泰這個最低限度的請求。一個月後,玄奘繼續西行,麴文泰為玄奘準備了豐厚的行裝,並寫了24封書信,每封信附大綾1匹,請高昌以西的龜茲等24國讓奘玄順利通過。因為玄奘西行求法,並未得到唐太宗批准,照他自己的說法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有了這24封書信,玄奘才算是有了護照。所以,玄奘取經成功,說起來還有高昌國王麴文泰的一份功勞。
高昌國雖地處西域,可居民卻大多數是漢人移民,連國王麴文泰也是漢人後裔。因此其風俗政令、文字等悉與中原大同小異。高昌國所在地在漢朝時原為西域車師國之地。漢武帝開拓西域,西漢大將李廣利率領部隊在此地屯田,設立高昌壁。西晉時稱為高昌郡。及五胡亂華之際,此地先後為前涼、後涼、北涼所據。柔然滅北涼後,設高昌國。不久,柔然敗於准噶爾盆地的土耳其裔民族之手,此地由敦煌人張孟明、漢人馬儒、麴嘉相繼為王。麴氏一族執政後,奉行與中原政權交好政策,先後得到北魏、南朝、隋朝的支持,才在大國紛爭中得以生存一百多年。
然而,到了唐太宗時期,高昌國因為與唐朝政府交惡,遭受了滅頂之災。麴文泰於公元623年繼位高昌國王後,初期也奉行與唐朝交好政策,並大量進貢珍寶。貞觀四年(公元630年),他帶著老婆宇文氏親自到長安覲見唐太宗,受到了唐太宗的厚待。唐太宗還賜其妻李姓,預宗親,封常樂公主。可是,麴文泰回國後與唐朝的關係卻急轉直下。起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麴文泰受西域強國西突厥首領欲谷設的威逼,被迫疏離唐朝;另一種說法是麴文泰擔心唐朝會將其吞併,所以投靠西突厥,希望能夠得到西突厥的保護。
不管是因何而起,反正高昌國從此斷絕了同唐朝政府的往來。在西突厥的唆使下,高昌先是發兵攻打東面的伊吾國,企圖封堵這個唐朝進入西域的門戶。伊吾不堪西突厥和高昌的欺負,一氣之下歸順了唐朝。高昌不敢再攻已屬唐朝的伊吾,卻又攻陷西面與唐朝交好的焉耆國所屬的5座城鎮,掠男女1500人,焚燒屋舍而去。更讓唐朝政府無法容忍的是,高昌國竟然還攔截西域其它各國前往唐朝進貢的使臣。剛開始,唐朝政府可能不想興師動眾,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唐太宗發函給麴文泰,要他對高昌國的不端行為作出解釋。沒想到麴文泰根本不理睬唐太宗的責問。
所有外交努力均告失敗後,唐朝政府決定採取軍事行動。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十二月,唐太宗任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統率20萬兵馬進攻高昌。高昌國僅3萬人口,唐朝政府派出20萬兵馬,實際上是防備西突厥參戰。誰知西突厥首領欲谷設一聽說唐軍有20萬,頓時嚇破了膽,還沒開戰,便逃到了千里之外。麴文泰本來希望得到西突厥的保護,沒想到唐軍還未到欲谷設就已經聞風而逃,知道大禍臨頭了。當聽說唐軍主力已越過大戈壁到達磧口時,麴文泰由於過度緊張,一病不起,最後竟被活活嚇死了!麴文泰死後,其子麴智盛繼位。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八月八日,唐軍兵臨高昌城下,麴智盛開門出降,高昌國滅亡。
高昌國的滅亡,反映出當時的小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麴文泰不依附西突厥,隨時可能被強大的西突厥滅亡;而依附了西突厥,最後卻被更強大的唐朝滅亡,總之是難逃滅國厄運。據唐朝政書記載,從唐初到玄宗開元年間,與大唐建立過外交關係的「四蕃之國」有近四百個,因「自相誅絕及有罪見滅者」三百餘國,至開元年間尚存七十國。高昌國不過是消失的三百餘國的一個縮影。
不過,高昌滅國後,唐朝政府並沒有虧待麴文泰的後代,他的兩個兒子麴智盛和麴智湛後來都被授予了官職。他的孫子麴崇裕在武則天時期還很受寵信,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交河郡王。值得一提的是,麴崇裕還繼承了祖輩信仰佛教的傳統。以武則天面容為佛像造型,就是麴崇裕的一大「發明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