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者倡增非票務收入減民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5-21]

 本港物價不斷上漲,加薪幅度又未追上通脹,基層市民幾近吃不消;但油價屢創高峰,公營巴士服務商面對的壓力也不少。有學者分析,政府在審批加價申請時已照顧市民所需,但私人投資的公用事業,與兼顧市民的能力往往存在矛盾,要化解便需設法增加巴士公司的非票務收入,減輕營運商的壓力。

當局審批 偏向照顧市民

 國際油價急升,多家巴士公司紛紛提出加價,但政府卻極力遏止,更以多家公司在過去10年的回報率不俗予以限制。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公用事業的投資回報與市民的承擔能力本來便存矛盾,巴士公司目前面對油價不斷上升的壓力,但普羅市民的薪酬卻未追上通脹,使矛盾更為顯著。

 鍾劍華表示,巴士公司面對財政壓力,須以加價向股東交待,但作為服務社會的公營事業,加價卻加劇通脹,況且本港經濟復甦未能惠及基層,加價只會令他們百上加斤,從加價幅度時已看到政府偏向照顧市民所需。他又稱,政府應已兼顧整體需要,相信巴士公司不至於蝕本經營,否則只會影響服務,甚至不再營運。

倡增多元收入減營運壓力

 要化解兩者的矛盾,鍾劍華相信要從非票務收入著手,增加巴士公司的收入,例如廣告收益或土地用途的改變,減輕巴士公司加價的壓力。他稱,本港屬於「輸入通脹」,受著外圍因素影響,例如燃油和食品的價格,以至美元的弱勢,本港可做功夫有限,但可憑著改善經濟,使市民整體收入增加,減輕通脹影響。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