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蔣介石(右)在送胡適的輓聯上這樣形容他:「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網上圖片
——胡適與曹珮聲的無果之戀
杭州西湖南山,有三處名洞,為水樂、石屋和煙霞,其中煙霞洞風景最佳,以朦朧中的煙霞為美,清修寺在煙霞洞的南邊,十分安靜,寺裡的僧人仰慕胡適大名,便把大殿東邊的兩間小齋房出租給了胡適。在這裡胡適與曹珮聲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
在杭州煙霞洞,兩人安靜地享受著愛情所帶來的幸福,每日寄情於煙霞,或兩人對弈,或閒坐品茗,或遊山觀佛。杭州多雨,雨後的西湖和四周的山巒更是清秀可愛。
在煙霞洞與曹珮聲一起生活的時光讓胡適銘刻一生。胡適曾在1923年10月3日的日記中寫到:我這三個月中在月光之下過了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
妻子知悉 以死相挾
1923年的中秋節,胡適邀請好友—新月派大詩人徐志摩來杭州遊玩。
胡適雖然是中國現代較早接觸西方文化的人,但他又深受中國傳統道德的影響,在面對自由的愛情和舊式的婚姻這個問題上,他始終表現出一種矛盾。
徐志摩看出好友在杭州有了情人,便鼓勵胡適要「革命」,但是與曹珮聲相愛的胡適想要衝破禮教的束縛,卻又缺乏勇氣。
因此胡適曾自我安慰:「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
1962年他病逝時,蔣介石在送他的輓聯上寫到,「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這可以說是對胡適最佳的人生總結。
1923年末,胡適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人間天堂——杭州,離開了曹珮聲,回到北京。徐志摩已經把胡適與曹珮聲相愛的事情傳開了。回到家中,妻子江冬秀手持剪刀逼問胡適,胡適承認了自己與曹珮聲的戀情,由於此時母親馮順弟早已去世,不用再遵母命盡孝道的胡適終於向江冬秀提出了離婚。
曹珮聲死後仍等待
面對江冬秀的以死相挾,胡適退卻了,但心中依舊念念不忘曹珮聲。與妻子爭吵後,胡適離家出走,住在北京西山的朋友家中。
胡適與曹珮聲的這段情緣在北京西山的寒風中漸漸消逝,但是,曹珮聲至死都把她對胡適的愛珍藏在心底。
楊林橋,位於胡適家鄉安徽績溪上莊村的村口,1965年6月25日,楊林橋被山洪沖毀,曹珮聲捐獻了自己的積蓄,重修楊林橋。
曹珮聲終身未再嫁人,臨終前她留下遺言,一定要把她安葬在楊林橋邊的那條小路旁,因為那是胡適回家的必經之路。(三之三)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