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出苦澀的終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5-30]

 面對人生的苦澀,人會採用不同的方法處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於2000年,全球有100萬人以自殺身亡「走出苦澀」。在35歲以下的人口中,自殺更往往是常見死因之一,每年100萬的自殺人數,以每10萬人口比率計算,便有16位人士因自殺而死亡,這差不多等於每30秒便有一位自行了斷生命,情況令人關注。

 換句話說,當您看完上述這段文字時,世上便有一人自殺死亡!

個案分享

 就讀於小學5年級的子晴(化名),是家中獨女,現年10歲,母親在茶餐廳當侍應,工作時間很長,父母於3年前離婚,自此,子晴再沒有見過父親。子晴性格內向,成績平平,母親對子晴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她可以有好成績,將來可以找到一份不像她現時那樣辛苦的工作。無奈子晴每次考試,縱然她已經很努力,但成績總是差強人意。母親對子晴便愈來愈嚴厲,更時常打罵子晴。

 子晴心裡暗忖:「在這個世界,自己是沒有價值的,相信我就是在這個世上消失亦沒有人會覺得可惜……」有時孩子對生活感到害怕及絕望,他們就會開始想像,想像父母怎樣一起站在自己的墓前,怎樣一起哭;或想像給自己帶來痛苦的人傷心和後悔,使自己重新有被愛的感覺。

 有一天,子晴接過成績表後,發現成績不太好,她怕令母親再一次的失望,便生起自殺的念頭。第二天,她將自己最心愛的物品送給同學。恰巧當天媽媽抱病在家,發現了子晴預先放在媽媽房間的遺書,母親立刻尋求社區資源協助,把子晴尋回,讓她的心結得到紓解。

自殺者的訊號

 就研究自殺的結果指出,大多數尋死人士都曾發出求助訊號,只是旁人沒有察覺或留意。以下是一些例子,若然能及早察覺及介入,自殺是可以避免的,訊號例子如:

 曾經嘗試自殺;表達求死意慾;將自己珍惜的物品給予別人;處理遺書或安排身故後事;有抑鬱的症狀如絕望、無助、食慾不振、失眠或渴睡,對事物和社交活動失去興趣;身體上有自殘的傷痕;最近有重大的損失如朋友、家人、金錢、工作、健康;性格突變;收集和討論自殺方法;濫用藥物及酗酒。

對意圖自殺者的幫助

 倘若你發現身邊的親朋戚友心情欠佳,甚至表示有自殺的念頭,作為他/她的親友,我們應當:

 聆聽和接納;不要否定自殺意念;直接表達關心及協助;直接詢問自殺意念及計劃;避免讓他一人獨處;切勿答應為他保守秘密和作出不能達到的承諾;尋求專業人士,如社工或醫生。

 生命是寶貴的,就是萌生輕生念頭者亦有此想法,只是他/她們以為自己解決不了面前的難題,而欲以自殺處理而已。大家如能對他/她們伸出援手,聆聽他/她們難題背後的需要,協助他/她以正面的方法面對,世上便會減少一宗自殺的個案。

 資料來源:《為自殺把脈(2008)》.何定邦.花千樹出版社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如對此文章有任何查詢,請電郵至:twit@elchk.org.hk 與該會社工聯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