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陽
最近四川的地震,有很多死傷者是學生,不少是獨生子女。政府馬上頒令讓有孩子死傷的父母可以再生一個小孩,希望盡量撫平為人父母心中的創傷。
在善後工作中有幾點要注意:
死傷者父母的傷痛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尤其是睹物思人的時候,又或者見到隔壁同齡的孩子時,會想起自己的孩子;他再生一個孩子也許把希望寄托在新的孩子身上,但絕不能代替原來的孩子的地位。因為人是獨立的個體,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所以輔導人員或老師、工作人員一定要小心這一點,否則會刺痛那些父母的心,畢竟那是他們的骨肉,是他們相處了十多年的心肝寶貝。
有些父母可能過了生育年齡而慘遭橫禍,所以身邊的人切忌催促他們再生,應讓他們順其自然,否則平添更多的壓力。試想想二、三十歲生孩子,他們的孩子十多歲死了,父母可能三十多四十歲了,生育能力可能差了,太多的催促和關心會使他們不想見這些太熱心的朋友。
如果以前的避孕方法是用避孕套、吃避孕丸、戴子宮環的話,則比較容易再生孩子,只需停用一段時間就可以嘗試。但有些人可能做了結紮手術的話則難度就大很多。
男性結紮後要接駁輸精管,如果接駁失敗,可能要在睾丸抽取精子注入卵子做人工受孕。如果女性做了結紮手術,也可嘗試做輸卵管接駁手術,不成功的話就要做試管嬰兒,將受孕的胚胎植入子宮內。
另外要考慮的問題是即使成功懷孕,可能這些家庭會對孩子過分緊張,過分保護,在性格的形成上要留意,太受保護的孩子可能依賴性強,獨立性弱,將來和人相處或遇到挫折時的適應能力可能較弱,所以家庭和學校對劫後餘生或劫後再生的人們心靈上的支援是一場持久戰,少則十年,長則數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