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珠三角產業轉移 不轉粵北轉粵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6-08]
放大圖片

 問題關鍵,在於粵北既是廣東全省的生態屏障,又是珠三角的主要水源地。廣州、佛山和珠三角西岸地區,主要使用西江及其支流供水;東莞、香港以東江為水源;深圳除了直接從東江取水的東深供水工程外,亦從東江之支流西枝江取水;惠州市區則主要從西枝江取水。

環保優先 還粵北青山綠水

 以經濟最為發達的珠三角東岸為例,其主要水源為東江水系,但東江幹流水質在河源段時尚為一類水質,但到惠州博羅段已惡化為二類水質,到東莞段更惡化為三類水質甚至四類水質。有關專家認為,倘若河源按照現在的工業化進程,要不了10年,河源段東江水質惡化為二類甚至三類水質是可期的事情。

 如何保住粵北的青山綠水,但又不排斥粵北人民追求現代化和幸福的權利?不少學者建議,廣東省財政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支出大量資金支持粵北山區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交通等各項事業,使之獲得與珠三角質量相近的公共服務;省內主要水系進行水權市場化改革,上下游地區可進行水權交易,讓下游工業化地區為水資源和生態保護提供成本,粵北山區通過水權交易和排污權交易,從下游產業發達地區獲得生態補償。

 廣東省高科技商會秘書長王理宗則進一步建議,「粵北山區應該大力發展旅遊休閒、健康養生、生態體驗、現代農業等零污染的綠色產業,並使之在全國及全球具有較強競爭力,成為強勢產業,為粵北山區的現代化提供產業支撐」。這些產業既是粵北的優勢,而且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可有效解決粵北就業難題。王理宗是河源其中一個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操作者,他對河源未來的環境和生態壓力表示擔心。

 更有研究者指出,珠三角產業轉移應該轉向粵東而非粵北。歷屆省委、省政府將粵北地區的經濟增長作為平衡區域發展的中心工作來抓,促進粵北各市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提高,可以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能否認的是,對粵北山區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