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7名中國科考隊員登上南極之巔,興奮歡呼。
本報駐黑龍江記者楊同玉、白文波
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在常人眼中遙不可及,充滿神秘色彩且魅力無限。
本報記者近期採訪了中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成功登上南極冰蓋最高點的17名勇士中的5位來自黑龍江省測繪局極地測繪工程中心的科考人員,了解他們在南極的工作與生活,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更通過他們,為讀者展現中國科考隊在南極冰穹上的種種壯舉,揭示24年來中國科考勇士在南極測繪考察的艱辛。
經過22天的艱苦跋涉,在克服了嚴寒、冰裂縫、高原缺氧、機械故障等艱難險阻後,2008年1月12日11時45分,中國第24次科學考察隊的17名勇士終於成功登上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此後的半個月,他們在極地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將成為中國第三座南極科學考察站選址的重要依據。
17勇士征服四千米高點
「那一刻,所有人都熱血沸騰,異常激動,長途跋涉的疲憊也都消失殆盡,在晴朗的天空下,白雪皚皚的內陸高原是如此絢爛美麗!」來自黑龍江省的內陸冰蓋隊隊員吳學峰激動地說。
在這裡,隊員們看到了中國第21次科考隊樹立的國旗,依然在隨風飄揚。旁邊立著的測量標誌,表明這裡就是海拔4,093米的最高點。吳學峰說,能在距離祖國13,000多公里的地方看到國旗,大家都無比驕傲!據他介紹,此前中國對南極內陸冰蓋進行過5次科學考察,只有第21次科考隊能夠成功登頂,在這裡,中國人留下了人類第一個腳印。此次雖是第二次,但登頂人數最多,達17人,機械設備最多,包括兩台「卡特車」、兩台PB300和一台PB240雪地車,其中「卡特車」為中國首次投入使用。
冰穹豎「華夏蒼穹」雕塑
此次內陸科考隊從中山站出發,到冰蓋最高點共1,228公里,吳學峰負責全隊的導航和測繪任務,由於天氣惡劣,途經暴風雪、地吹雪、冰縫和雪壟,車輛行進十分艱難,平均時速只有10公里,而且因為嚴寒,車輛經常一、二個小時發動不起來,但他們最後用堅強的意志,又一次征服了南極!
登上冰穹A,科考隊首先豎立了一座名為「華夏蒼穹」的雕塑。據吳學峰介紹,「華夏蒼穹」是由中國廈門一個藝術家製作而成,高1.6米,重180公斤,由黃銅構成,底座內圓外方,上方為中國古代發明「司南」,由24K金製成,司南指向北方的中國,向人們展示了中國的古老文明。
在冰穹A,內陸隊員還共同製作了一個由17個油桶構成的建築,代表此次17名科隊員成功登頂;樹立了一個方向標,上面的17個指示標誌分別指向每名隊員所在的城市或工作單位,表明他們時刻不忘家鄉和自己所肩負的職責。在那裡,他們還安置了多種天文設備,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高的一個「天文中心」,通過衛星傳遞觀測到的科學數據,這樣即使在國內,這裡的天文狀況也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