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日關係喜憂並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6-27]

李因才

 中日關係在5月初胡錦濤主席訪日行程之後,開始大踏步向前邁進。最近兩個事件,清晰地傳達出這種趨向。一個是「六.一八」東海共識,雙方同意在最終劃界前的過渡期間,劃定一塊區域進行共同合作開發,前提條件是,不得損害雙方法律立場。另一個是,作為對去年「深圳號」訪日的回訪,日本海上自衛隊「漣波」號驅逐艦於24日至28日,訪問廣東湛江軍港。

中日關係衝出冰谷

 兩個事件當中,東海共識的達成意義尤為重大。由於事關兩國海洋權益,在東海油氣田的劃界與開發問題上,很難指望對方輕易做出讓步。在主權爭奪僵持不下的情勢下,雙方在2004年開始的東海問題談判當中轉而討論中方提出的共同開發建議,經過數輪艱苦談判,終在18日達成共識。這一共識的核心,在於通過模糊化主權爭議,消解雙方的敵對心態,促使中日由對抗對峙轉向和解合作,進而推進中日關係的健康平穩發展。

 而此次「漣波」號驅逐艦來訪,屬戰後日本軍艦首次停靠中國軍港。兩國防衛交流2000年時即達成協議,但礙於中日關係發展狀況,直到這個月才真正實現交互往來。這一突破標誌著兩者在敏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一互訪機制的建立,有助於淡化歷史,構建中日互信。

 兩國關係「破冰」之後的飛速發展,表明中日已經衝出「情緒對抗」的冰川峽谷,特別是表明雙方都開始正視對方的利益與存在,在共同關切的問題上,不再是相互漠視、貶低、仇視、對抗,而是相互靠近,互相理解尊重,通過務實合作去化解僵局。對中日來說,這是實現互利共贏的良好開端。作為東亞地區的兩個最大國家,中日之間的和解合作,又是破解東亞安全困境,創造和諧東亞、走向區域一體化的前提條件。

中日關係隱憂尚存

 不過,也應看出,中日關係的這些巨大突破很大程度上源自雙方高層的刻意推動。從安倍上台以來兩國首腦的四次互訪,到東海問題的初步解決,都可以看出北京和東京高層的良苦用心。但是在兩國內部,高層精英與普通民眾之間卻存在較大的認知差距。對後者來說,長時期民族主義的教化熏陶,早已使之內化為一種相當不自覺的情緒發洩,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觀。由於民間的惰性反應,導致兩國高層在清除政治障礙的過程中,不得不謹小慎微。

 日本軍機援華抗震最終被拒即是這種謹慎政策的明證。北京高層在遇到民間情緒的反彈之後,隨即改變此前准予放行日軍機入華輸送救援物資的決定。要知道,這個小小的事件還是發生在日本福田政府全力支援中國救災、中國民眾對日緊張情緒大為緩和的背景下,但印有太陽標誌的日本軍機還是激起了中國民眾情緒上的迅速反應。

 循著這一事件,再去看「六.一八」共識達成之後中國外交部的反應就不足為怪了。其實,這一共識輪廓在5月胡總訪日期間即已呈現,及至6月兩國公佈這一共識具體內容之後,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和發言人姜瑜特意反覆強調,「中方在東海有關問題上的一貫主張和立場沒有變化。春曉油氣田完全在中國的主權權利範圍內,與共同開發無關。」力圖消解民間情緒的敵對反應,獲得更大多數民眾的支持。

 由於兩國民間敵對情緒的消解絕非一朝一夕可以達致,故而需要雙方高層持續不斷地發力。但考慮到中日關係還剛剛處於回暖階段,制度化建構欠缺,政策因人事陡變而轉向的風險依然存在。即使中國願意沿用和諧外交,繼續推動與東京的和解合作,日本福田政府的低迷支持率也是雙邊關係難以健康持續的重要障礙。一旦日本民眾再選出一個小泉式的右派強硬人物,中日目前的良性局面很可能就會遭致重創。

 可以說,中日關係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方面也走到了關鍵路口。要步出這一困局,邁向平坦通途,中日雙方還需要高度智慧和共同努力,在這其中,日本政府與民間的表現尤為重要。(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