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理 資深評論員
國際石油價格狂飆,全球多國地區爆發示威抗議浪潮,特別是西歐國家,抗議潮一浪接一浪。示威者的訴求大致有二:其一是減免油稅;其二是希望獲得燃料補貼。香港也有同類情形。運輸業界抗議高油價之餘,曾以貨櫃車堵塞中環交通,要求減免柴油稅;漁民組織預告將有數百漁船巡遊抗議,要求政府發給燃油補貼。航空公司及其搭客雖無示威,但早已徵收燃油附加費。總之,海陸空都深受油價大幅上升之苦。
高油價乃由國際炒家所導致
05年11月,紐約期油每桶報17.45美元。但在08年6月中旬,紐約期油曾每桶狂升至139.12美元的歷史高位。換言之,在不足七年之內,期油價格竟然狂升了697%。這合理嗎?據專家指出,最近幾年,全球範圍的石油產量與石油用量,均沒有太大幅度的變動。石油產量基本穩定。某段時間甚至有小幅度增長。石油用量的增加幅度,期內最多也只是兩三成而已。以供求規律論,即使加上全球石油用少見少的因素,油價也沒有理由成倍數的狂升。
期油價格的狂飆,唯一可取的解釋就是「炒賣」二字。美國月前開始已著手調查油市的大小炒家。美國更尋求與英國聯手打擊期油市場的炒賣活動。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羅斯的八國集團(G8)財長會議,還要求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調查究竟有多少資金在期油市場參與炒賣活動。由這些國家的關注可知,確實有一些國際炒家和相當龐大的資金在期油市場進行炒賣活動。其受害者,就是全球的油品用家,包括香港的運輸業者、漁民及汽車使用者。
政府與業界共渡時艱受市民歡迎
面對油價高企和用家的抗議浪潮,特區政府表示,並非因為運輸業者的堵路抗議,而是實事求是考慮到業界的困難,作出減免柴油稅的決策,並期望七月初在立法會獲得通過。政府這種順應民意、共渡時艱的取態,明顯獲得大多數市民的支持。
政府宣布撤銷柴油稅(歐盟5期柴油),但保留汽油稅。這一計劃自然有經濟上的考量。柴油稅每年約4億元,汽油稅則多達27億元。減免柴油稅對財政的影響不大。保留汽油稅,除了有益庫房,也可令私家車車主減少用車,有利環保。
香港作為用油城市,無論是政府或市民,其實對國際油價沒有什麼發言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莫可奈何。」香港對高油價的應對之道基本上只有兩條:第一,官民互諒互讓,謀求共渡時艱。減柴油稅而不減汽油稅,就是折衷的辦法,顧及業界和庫房,也有利民生。第二,那就是一個「省」字了。香港不產油,香港只用油。在固態、液態和氣態能源以及光能、風能、核能之外,節約被譽為「第七種能源」。節約用油,除了省錢,更有助環保,何樂而不為呢?(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