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西九文化區重新上馬,第一關是要立法會通過法例成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第二關是要立法會通過一次過撥款216億元予管理局作其運作資金,以便展開籌劃擬備規劃圖則、諮詢公眾、公開設計比賽及建造核心文藝設施等工作。相信立法會將通過有關草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很快成立。一如既往,政府仍沿用「委任制」來委任管理局成員。「成事在天、謀事在人」,管理局由哪些人操控,將影響西九未來發展。
在草案審議階段,議員對管理局如何組成提出不同建議,包括除了委任成員外,其他成員可由文藝界互選代表,立法會代表由立會議員互選代表,目的是要增強管理局的代表性和認受性。政府不接受選舉制度,議員退而求其次,提出訂定明確、客觀及公開透明的委任機制,由獨立遴選委員會向行政長官推薦,政府仍不接受。筆者惟有希望政府能汲取上次委任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深刻教訓,不再重蹈覆轍,並重新考慮第二屆成員可部分由選舉產生。
政府要求立法會一筆過撥款200多億元進行為期50年的基礎投資項目,相信史無前例。我們擔心將來的建設及營運能否在自負盈虧下持續下去?管理局是否有能力管理這筆龐大撥款,以及立法會和政府可有多大程度的監察和規管?西九小組聘請的財務專家指出:政府預計投資回報率為每年6.1%屬偏高,質疑能否真正做到?政府又假設未來50年長期通脹率為每年2%,跟今年年初已達5.1%的通脹率相距很遠,會否與現實不符?
合理利用土地 構建文化長廊
一方面擔心高估收入、低估開支,另一方面,又擔心西九變成另一個大花筒。專家指出:政府假設的間接成本高達直接建造成本的95.9%,高出很多;似乎假設管理局既有一個龐大架構,亦採用大量外判政策。同時,政府預留風險費用高達25.9%,較一般10%-15%高很多。有大筆預留後備開支,是否具成本效益呢?
民主黨促請政府(1)堅守承諾,無需再注資西九;(2)進一步承諾,督促管理局須在第1期發展將完成時進行全面財務檢討及公開諮詢,才考慮是否及如何推展第2期發展,以審慎理財及加強公眾監察;(3)促請管理局公開會議及定期向立法會提供報告,包括預算開支、人手編制、薪酬福利條件及職責分工等資料,加強透明度及向公眾問責。
西九發展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是要摒棄「黑箱作業」,改用「與民規劃、以人為本」政策。民主黨期望管理局日後制訂諮詢程序時,須考慮(1)在規劃構思最初階段便讓公眾參與;(2)須採用工作坊、小組討論及問卷等方式搜集民意,鼓勵公眾在更開放環境下進行討論;(3)以立體圖形、影像片段等向公眾介紹發展概念及對城市空間的影響;(4)給予足夠時間讓公眾提出意見;(5)舉辦不同形式的公開設計比賽,增加公眾多元化的參與程度。
筆者期望政府今次不要再令市民失望,真正能利用可眺望維港40公頃土地的規劃發展,提供優質文化藝術設施,回應香港在文化生活和發展的長遠需要;同時,能激發更活潑、具創意及前瞻的文化環境,引動市民更熱切投入文化藝術活動,使港人生活更豐富精彩;亦提供一個暢達、自由開放、環境寬敞和生氣盎然的海濱長廊給公眾享用。(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