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際級藝坊 最本土的演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05]
放大圖片

 ■李展輝作品《舞動.風景》。

文:洪永起 圖:城市藝坊提供

 香港的公共藝術,慣性是一件雕塑空降空地上,新式屋h也好,藝術場地也好,有作品,有塊空地,事就成了。

 我們看這些公共藝術,也習慣了那些雕塑家的名字。偶爾發現,原來謝淑婷的白瓷也可以在公共場所展示,原來Vivienne Tam(譚燕玉)的設計圖案可以置放在公眾地方,便不得不讓人期待。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新鴻基地產慈善基金攜手合作的「城市藝坊」,便矢志要做到國際級的藝術廣場,於是重整沙田大會堂廣場,以「馬」作為主題,找來國際級大師如徐冰、Zaha Hadid、Dennis Oppenheim等度身創作。

 國際級固然矚目,記者反倒為穿著花花襯衫的謝淑婷在記者會上出現而驚喜。

 「別說你,我也很開心。」與何周禮一起策劃這個藝坊的陳育強也帶點雀躍。兼得莫一新之重,與文鳳儀之輕的《微觸》、李展輝那把奧運標誌上的「京」演化成《舞動.風景》,仍然是本地藝術家的代表,但把不同範疇的藝術家帶進公共藝術領域,尤其是如何將從未進行過公共藝術創作的藝術家,融入公眾場所內,才是令人興奮的嘗試。

 「如Vivienne Tam,大家都熟悉她的時裝設計,但你不能放一件衫在這裡。首先要知道你想要這個藝術家的哪些東西,然後構思如何將這些東西呈現。」

 Vivienne Tam的牡丹花,最後成為藝坊的一條馬賽克小徑(《花開富貴》),還有向來多在室內展示作品的謝淑婷,在室外展示一個個商場的「櫥窗」,她十多件的《採花一衫》成為室內到室外的過渡。

 「我一直都住在沙田大會堂附近,對於附近的環境很熟悉,也常常要穿越商場,知道一個觀眾的眼光看到的是甚麼。」謝淑婷說,她的作品既以「衫」作為主體,便成為放置在公眾場合中的「櫥窗」。玻璃「保護」易碎的白瓷衫,變相就是商場櫥窗的外延,還有衣服上的瓷花——「沙田以前其實盛產香木。」謝淑婷無法重現香木,只能以一朵瓷花,為這個國際級廣場帶來最本土的記憶。

 「公共藝術通常都是大件的,你遠遠便看見,知道是甚麼東西;但我的這些作品,你遠看會以為是櫥窗作品,但近看卻是不同的東西,而且是需要你從這一頭走到另一頭,慢慢地看,這就和平常看公共藝術是不一樣的;而這個過程,就像是從商場走向藝術公園的一個過渡。」謝淑婷補充說明她的作品,首次參與公共藝術的創作,她那易碎的白瓷作品,帶來了新的觀賞經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