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千金賺來 不見笑容 香港可快樂時不快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07]
放大圖片

文:卡飛

 本版在3月時曾發表一篇文章《原來你非不快樂 只有港人未察覺》,指出有大學的調查發現,港人快樂指數全面下跌,縱然經濟逐漸復甦,反而錄得下跌現象;也有報告顯示,本港青少年物質生活冠絕全球,但未見得快樂,比起亞洲其餘10個地方,香港的快樂指數更排名尾二,僅高於榜末的台灣。

 原來,香港人是如此的不快樂。但這是真的嗎?在世界各國地區中,真的唯獨香港如此不快樂?

 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社會研究所(Institute of Social Research)今月初發表了最新的「世界價值調查」(World Value Survey)報告,顯示世界普遍愈來愈快樂,在98個國家及地區中,丹麥因社會充滿平等及和諧氣氛,成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而飽受政治和社會衝突影響的津巴布韋則是最不快樂國家,而香港則排名63位。

 看來,香港人還是真的不快樂。

 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資助的「世界價值調查」,追蹤了98個國家及地區中35萬人在過去26年來的快樂程度,問他們兩個簡單問題:

一.總體來說,你覺得非常快樂、頗快樂、不太快樂,還是毫不快樂;

二.考慮所有情況,這些日子以來,你對整體的生活有多滿足?

精神幸福為快樂秘笈

 研究員配合其他社會標準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大部分國家的快樂指數節節上升。在52個接受了平均17年調查的國家中,40個國家的快樂指數都有所上升,只有12個下跌。認為自己「非常快樂」的人亦上升了近7%。

 研究顯示,快樂指數普遍上升,主要原因包括經濟增長、民主和社會容忍度上升。帶領調查的社會研究所政治學家Ronald Inglehart表示:「這個發現令人驚喜。快樂的決定性因素,就是讓人們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度。」

 丹麥的快樂平均分最高,達到4.24,是全球最快樂的國家。Inglehart指出,丹麥雖然不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但能成為全球最快樂的國家,與其民主、平等及和諧氣氛有直接關係。雖然最富裕的美國不是最快樂國家,但在性別平等、種族容忍、社會多元化、政治自由度等方面的得分也算高。

經濟非唯一指標

 近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愈來愈多國家重視提高民眾精神上的幸福和快樂,對幸福、快樂感覺進行衡量的研究機構也層出不窮。例如,英國萊斯特大學在06年推出了一個有關全球最幸福國家排名的調查,發現小國表現突出,而大國普遍落後,其中丹麥排名第1,瑞士第2,奧地利第3、冰島第4,而其他世界大國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分別排名第23、35及90位。這排名主要依據5個指標:健康、財富、教育、國家認同感以及國家景色的美麗。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漠大學在07年亦公布了一個世界幸福數據庫排名。這排名包含全球95個國家和地區,衡量標準包括民眾的受教育程度、營養狀況、對恐怖和暴力事件的擔心程度、男女平等度以及生活的自主選擇度等。在這排名中,丹麥同樣居於榜首。

再富裕也買不到笑臉

 其實針對「快樂」的調查也很多,而「世界價值調查」的最新結果讓很多人驚喜,因為專家通常認為,提高整個國家的幸福度難度很大。總的來看,全球快樂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並且原因各不相同。調查指出,這十幾年來,印度和中國這種低收入國家經歷了空前的經濟增長;幾十個中等收入國家實現了民主化;而發達國家在男女平等、對待少數族裔和同性戀的容忍度上有了很大提高。

 一直以來,很多研究都顯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快樂水平是很難上升的,但今次大部分國家的快樂指數有所上升。人們呈現一種「快樂水車」(hedonic treadmill)狀態,指收入增長,但快樂卻不相應增長,所以通常認為,無論發生甚麼或者我們做甚麼,基礎的快樂水平是穩定的,不會有改變。

最後的防線——兒童

 不過,雖然有很多報告都說香港人不快樂,但最近有另一個報告發現,其實香港的兒童原來是很快樂的。香港小童群益會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今年5及6月以電話訪問了超過1,500名家長、18至34歲無子女青年,以及9至17歲兒童,結果發現年紀愈小的受訪者愈感快樂──若以100分為滿分,兒童的快樂指數是76.7分,青年是67.2分,家長則只有64.8分。調查發現,58%兒童、39%青年及47%家長都不同意「人愈有錢會愈快樂」,而認為「香港是一個充滿喜悅的地方」的受訪者,除兒童是超過一半(57%)外,青年(34%)及家長(42%)的比率都不足5成。

 該會總幹事羅淑君表示,調查反映家庭關係是香港人快樂的重要元素,相反物質與社會大環境只是影響快樂的部分因素。她認為,人在不同階段對快樂的定義都不同,例如小學生看的世界會較簡單,會視家庭關係為快樂泉源。到升上中學,會開始對將來摸索,擔心學校學業及朋友關係,家庭因素會相應降低;而家長的憂慮更多,包括工作、子女成長等,所以小童感到最快樂是非常正常的結果。

人民快樂反映政府表現

 究竟甚麼才算是快樂?不同國家及民族固然有很大分別,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中,不同階級及界別的人也有不同取向,但為甚麼近年會出現這麼多快樂調查、快樂指數,甚至成為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等研究的題目?或許,我們應從實際角度去看這問題——並非要界定怎樣才是快樂,而是快樂有何用及其意義——從一個國家或地方的人的快樂水平,推斷一個政府的表現。英國功利主義者Jeremy Bentham曾說過:「最多數人的最大快樂,是一切道德及法律的基礎。」(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the greatest number i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這正正點出了政府及公共政策的基礎。如果政府以經濟發展為先,認為只要搞好經濟,市民自然幸福快樂,但原來市民一直都未能真正快樂,就連小童也知道即使再有錢,也不一定會愈快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