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曦明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日前的一番評論,為全球勾勒出了中東多貨幣的大體格局。梅德韋傑夫除了指出美國不再是世界經濟中心之外,還建議調整全球金融制度,在支持一種世界通用貨幣的同時,更應大力發展其他種類世界儲備貨幣,事實上就目前的中東局勢來看,梅德韋傑夫所指出的這種前景已經大致具備基本輪廓。伊朗在5月份開始全面停止美元結算,而分別使用歐元和日圓結算石油貿易,但海灣國家卻堅持繼續掛鉤美元的立場未有鬆動,只是科威特因通脹壓力高企而放棄與美元的固定匯率轉而採取釘住一籃子貨幣,這樣中東地區目前事實上至少有美元、歐元和日圓三種區外貨幣流通,中東的這種多貨幣格局未來演變可能會十分複雜,應冷靜觀察其與全球金融制度調整的前景。
全球化與石油和貨幣
全球化的進程帶來的最難以接受的後果,可能就是石油和能源資源價格的上漲,在目前140多美元的油價水平上,無論如何都可以作為全球化第一階段的分水嶺。因為不論是供需失衡還是投機因素,目前的價格水平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全球貨幣結算體系的演變,未來美元已經不太可能再單獨作為全球的基本結算貨幣,這種全球金融制度的深刻變革,就將起始於單一美元結算的全球化導向全球貨幣結算體系的分裂,正是這種結果可以定義為全球化的第一階段,當然全球貨幣結算體系的演變和分裂才剛剛開始,或許要等到其重新穩定均衡之後,才能說全球化的第一階段已經結束。這可能不僅是調整全球金融制度的問題了,而是要首先以政治合作機制的調整為先導,再逐步轉向經濟和金融領域,未來可能會在全球主要國家地區的戰略合作機制和平台的基礎上,來重新確立全球貨幣結算體系,也即梅德韋傑夫所謂的全球金融制度的調整。
目前中東的多貨幣結算格局,除了美元、歐元和日圓之外,與俄羅斯盧布的關係也是有跡可循的。首先大量歐元通過石油貿易結算流入伊朗之後,伊朗首要的發展目標是核能和武器裝備,而這些又與俄羅斯等軍事大國直接構成了歐元流動渠道,由於2006年7月俄羅斯盧布自由兌換之後,立即成為倫敦、歐元區和美國的結算貨幣,那麼歐元經由伊朗流入俄羅斯之後,實際上在歐、伊、俄之間就形成了歐元和盧布的完整流動路徑,俄羅斯聖彼得堡以盧布為結算貨幣的油氣交易所就成為俄羅斯盧布的主要支點。當然盧布和歐元的這種循環流動路徑,只不過是海灣國家掛鉤美元的非正式翻版,海合會區域主要還是美元單獨作為結算貨幣的世界流動路徑的重要一環。日圓的問題複雜一些,日圓在中東沒有第三方的循環流動支點,但日本國內大量的官方美元儲備和民間美元儲備,實際上使日圓半緊密地與美元掛鉤,而且歐盟多數國家都在增持日圓儲備,全球日圓交叉盤的發展也在加快,這些因素使日圓也擠進了中東結算貨幣的陣營。
多貨幣格局前景十分複雜
中東目前的多貨幣格局在主要貨幣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能夠暫時維持下去,但首要的問題是匯率變化所帶來的投機空間可能加劇多貨幣格局的劇烈演變,並將劇烈變化的趨勢進一步放大,從而形成多貨幣格局的危機。特別是在歐美雙方經濟總量相當、貨幣發行量相當的情況下,歐元和美元之間匯率波動變化可能放大多貨幣格局的不穩定性,使這種格局產生一些劇烈的後果,從第三方的角度來看,事實上在石油結算中始終會面臨選擇歐元還是美元的問題,這就產生了投機風險和投機驅動,使未來投機力量在中東多貨幣格局的演變中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美元和日圓、歐元和日圓之間這種投機風險可能會更大,這些因素使未來中東的多貨幣格局的前景更趨複雜,甚至不排除多貨幣格局的坍塌和尖銳化,這對全球金融制度調整是不利的。(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