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府「派糖」不如「派定心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18]

梁安琪 資深評論員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宣布了一系列紓緩民困措施。

 其實由於近期通脹加劇以及社會上一些大型意外例如嚴重車禍、公眾私隱頻頻外泄、禽畜業界受禽流感影響損失慘重、建築工人持續受拖欠薪金陰影籠罩等等,都直接影響了市民的情緒指數,很自然地民怨持續升高,而情緒指數的上落,很多時候是源自內心的安全感。

紓困措施未能給市民安全感

 由本年度二月公布的《政府財政預算案》以至特首剛公布的紓困措施,其中不少都有個共通點:是短期性的。例如前者的「交通費支援試驗計劃」為合資格的申請者提供為期六個月每月六百元的跨區交通津貼、向長者一次過發放三千元高齡津貼以及特首在周三提出的公屋免租、額外發放綜援金、傷殘津貼與高齡津貼等等,亦是一個月起兩個月止,對於實際解決問題幫助不大,當然亦不能由此而帶給市民安全感,是以民怨不能平復,可以理解。

 本地傳媒喜以「派糖」來形容政府的紓困措施似乎是頗貼切的,因為糖雖甜,但一下子便吃完,不能充飢,也沒有營養。政府何不早有一些較長遠的政策,讓老百姓更實在地把握未來?

 其實有關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的問題也真的拖拖拉拉得太久了。假如大家認同敬老是一種值得堅持的社會責任,而照現時的物價升幅,六十五至六十九歲長者們六百二十五元與七十歲以上領七百零五元的生果金額是略為偏低的話,則適量地向上調整相信是沒有人會有異議的。政黨人士為求選票而大幅度要求生果金一刀切加到一千元是較重手的,如能調整至八百元和九百元則是政府實際能力可以負擔而社會各界亦能接受的金額,最重要能帶給長者的訊息是:起碼有得加,總好過突然加一兩個月又打回原形,長者心裡不會覺得舒服,社會氣氛亦不會因此而有太大改善。

 一般而言,當政府推出紓困措施時,中產一族是頗為無奈的,因為自覺自己肩負交稅重任,但永遠受惠不多。是次特首過百億利民建議,用得最多錢而又能令中產人士有點得著的是電費補貼,政府將動用四十四億為二百二十四萬個用戶再提供多半年電費補貼。筆者覺得奇怪的是,既然中產階級埋怨已久,為何在紓困方案之中沒有在強積金方面下點功夫?這是否會比暫代交電費更叫人歡喜?

中產階級強積金制度應改革

 在《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在每名月薪不超過一萬元,而且現在擁有強積金戶口的僱員和自僱人士,向他們的強積金戶口一次過注入六千元。當時有關建議未受好評,皆因月薪超過一萬元者會覺得不被關心,而向戶口注錢但這金錢卻要等到六十五歲以後才可動用,那真是連派糖都不如。照現時規定僱員和僱主都要定期向強積金計劃供款,最低入息水平為五千元,雙方要在有關入息中扣除5%。有數得計,假如月入只有五千元便要被扣二百五十元供強積金。一直有市民認為這樣的供款額是很吃力的,是以如果要使打工尤其中產一族直接受惠,照理公屋可免租兩個月,而勞資雙方是否又同樣可以免交一段時限的強積金?長遠計最好將供款額下調一點,提出修例有何不可?

 政府派糖不如派定心丸。短期一次性的措施聽得不少,期望十月另一份《施政報告》會為市民帶來長遠而全面的民生政策吧。(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