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京都事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22]
放大圖片

所謂川床料理,就是指在河川(即貴船川)上架起平台,築成宴席,讓客人在流水淙淙的氛圍下,悠閒地細味眼前的盛宴。 作者圖片

湯禎兆

 身邊有很多文化界朋友全是京都迷,而且不分老嫩,彷彿只要一去過京都若不著迷入魔,就一定未夠水準,尤其對當中的閒適古雅之道仍未入門檻不懂欣賞。

 每個人去京都都有成百上千個數不盡的理由:由小情小趣到去「港屋」沉醉於竹久夢二的世界、又或是上聽松院享受一席清幽的豆腐宴、甚或不能免俗地進金閣寺對照印證三島由紀夫的筆蹤,極致到上京都府內的舞鶴市尋索紅磚建築的古貌遺風。簡言之,歷史、文學、建築、飲食等等,你要哪一環節的文化範疇,京都都早有準備任君選擇,作為外來遊客的我們又怎能不樂而忘返?

 我自己也不例外,對於京都又怎能不無嚮往的想像之情?去年到京都一遊,也刻意挑選清水寺的「千日詣」期,而且更特意在一年只得三晚開放的日子中(8月14至16日),前往寺內作夜間參拜。對於以全木材建成的殿堂,於晚上燈光映照下的勝景,也不禁嘖嘖稱奇。

京都的天下第一觀

 只不過公允一點而言,即使日本人對京都的觀感,也非一面倒地讚不絕口。我覺得甘里君香的《京都風格》(株式會社新潮社,02年9月初版)特別有意思,原因是她乃百分百的東京人,不過從93年開始便移居至京都長住,逐漸再成為京都書寫的專家。她的東京背景對我們甚有參考意義,因為同樣可以「外人」身份,去提出更加深刻且不同於流俗的看法。

 事實上,過去自己在接觸日本人的經驗中,曾遇上一位生於北海道的女性友人,她現在已長期定居於香港,不過閒聊中才知道她曾在京都獃過一段日子,但一提及京都便臉色大變,更直言京都人的封閉及自以為是的心態,實在令人吃不消云云。她的觀察於甘里君香的《京都風格》中,也得到不少例子佐證。作者指出土生土長的京都人,對於出外旅行的意慾一向甚低,因為早已見慣著名的神社佛寺,去到哪處的景點彷彿都不外如是,甚至對東京物事全不知曉也毫不在意。

 武光誠在《縣民性的日本地圖》(株式會社文藝春秋,01年4月初版)更清楚道出從戰國時期以來,因為町眾的匯聚而促進了京都市的急劇發展,其中大量上級武士及豪門商閥雲集,令到京都人事事均有天下第一的優越感。反映於民生上,例如日本國內的絹織物的生產量一向不高,但京都的西陣織卻名聞天下,從而建立起京都織物的優秀品牌。但這種天下第一的觀念,從另一角度來看則構成滴水不漏的保守性。甘里君香訪問了一些在京都居住的不同人等,其中一位因丈夫工作關係而遷居至京都的家庭主婦S,即使在市中心住了八年,仍然忿忿不平:「在這裡無論妳怎樣把心底裡的真心話與人分享,京都人都一定不會以相若的方法予以回應,大家交往絕不公平。每天都過得沉悶不已。」S更逕言將來一定回到東京定居。

 另一位因工作關係而在京都住了五年的K君,他指出東京無疑處於人來人往的喧囂狀況,但也因為人口流動量大,所以要融入東京的難

度也相對降低;反之京都的居民大多世代長居於此,所以對外來人士一向極具戒心。事實上,連甘里君香也自言最想向京都人說的一句話正是:「我想聽的不是誰人的意見,而是你的意見!」正好與S的抱怨前後呼應,由此證明京都肯定居大不易。

 至於外國的日本通,同樣留意到京都的今非昔比。阿歷斯.科爾(Alex Kerr)在《犬與鬼──現代日本的墜落》(Dogs and Demons—the Fall of Modern Japan)中,更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述說京都風格的淪陷。他認為由公共建築開始(由大而無當的京都塔到呈軍艦式外形的京都車站大樓),到庶民的家居等等,都一一見證了京都的優雅想像逐漸蕩然無存。我認為他不無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成分,而且章節內針對日本大量興建主題公園的平庸化,其實也非京都發生的問題,為求強化「墜落」主題而張冠李戴大做文章,亦是一些西方日本通慣見的技倆。只不過京都的天下第一觀,的而且確無論在日本人又或是外國人眼中,都不再屬牢不可破的定理了。

做遊客勝於居民

 後來我想這正是內外有別的文化幻象──我們作為旅客在京都穿梭,看到的正是優雅樸實的文化氣質,換言之追求的是外在的形格,而非內裡的甚麼真心話。而且對京都人來說,我們不過是來去匆匆的過路人,也起不了任何威脅性,由是也更加得以相安無事,彼此相看兩不厭。反之對來自其他縣份於京都定居的日本人來說,京都的排他性可能正是噩夢的由來,大家的不同身份,恰好可以生出截然不同的感受差異來。

 事實上,京都的另一吸引之處,其實正好在於大自然與人工的恰當配合。那是視覺及觸覺上均切實可感受到的風格,即使語言不通,也無礙欣賞,由是造成一種對遊人有利的切入點。甘里君香力讚的嵐山桂川,固然有渡月橋架上其中,從而與背景的嵐山融成一體的誘人景色,但遊人不分老幼在桂川上涉足嬉水,才更加可以反映出京都親和的人物交感特點。在渡月橋後的大堰川,晚上有「鵜飼見物」──所謂鵜飼,就是由漁夫用繩索束著海鵜(俗稱魚鷹)的頸項,然後在艇上點起篝火,一邊擊鼓,一邊催迫海鵜潛入水中捕魚。一旦捕上漁獲,因為頸部被索緊,所以海鵜並不能把戰利品吞下,於是漁夫就從牠口中把漁獲拿出來,供大家欣賞。遊客登上貼近水面的小舟後,再靜待鵜飼艇的來回表演,當然也可靜心欣賞水面的寧靜風景。在夜幕徐徐低垂的晚上,不僅予人與大自然交感的幻景,更加儼然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成為湖上的庶民常客。

 至於甘里君香極為推崇的貴船川床,其實由京都市內乘叡山電鐵前往,大約只需半小時。去年我也曾到貴船一嚐川床料理,到達貴船口站後,致電已預約好的川床料理店,便會有專車來接送上山。貴船位於貴船川旁,山上全是繁茂的樹林,所以一進山區,溫度自然會下調十度左右,名副其實是大自然恩賜的最佳消暑站。所謂川床料理,就是指在河川(即貴船川)上架起平台,築成宴席,讓客人在流水淙淙的氛圍下,悠閒地細味眼前的盛宴。川床料理的編排,味道不會太濃,一切均有方有度,以清淡優雅為主,以配合大自然的周遭氣息。一邊品嚐,一邊靜聽流水,加上又可目睹水勢在身下穿梭,這份怡然可說很久很久都未經歷過。

 甘里君香說得好:川床料理吃的真是珍饈百味的上品嗎?那也不盡然,只不過其中那份無邪氣的韻味,教人有盡得風流的感受而已。

 那就是我們遊人眷戀的京都,一個我們刻意局限個人視野去尋找的想像京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