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知識分子的身體與自卑情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26]

孟 隋

 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總體上是分裂,一方面他們「五穀不分、四體不勤」,另一方面卻有強烈的救世理想。激情是一回事,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激情和能力徹底決裂,那麼一種強烈的自卑情結就會產生。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一旦發現自己的無能,就會產生自卑感,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結」,而身體的無能是最容易導致自卑感的。

 對於傳統知識分子而言,他們就有著這樣一種「自卑情結」:孔子有「匏瓜徒懸」之憂,屈原有「罹憂獨醒」之懷,杜甫有「儒冠誤身」之歎,李賀有「書生無用」之想等等,大多數傳統知識分子都有「不得志」、意識到自身若軟無能的感慨,在古典詩詞中這種自卑情結的不自覺流露數不勝數。一些敏感的知識分子總是能意識到自身的無力感,既有身體上無能,也有素質上的無能。像岳飛、王陽明、袁崇煥這樣能文能武,像王安石、張居正這樣有治國之才的文人畢竟只是特例,從整體上文人集團是「情感上浪漫、能力上軟弱」的人群。浪漫的詩性思維,激進的救世理想,與自己實際的無能形成強烈的反差。中國古代的文人不像西方文人那樣,他們是治理天下的人,而西方文人只是附庸在貴族身邊以文學創作為旨趣的詩人和小說家。中國的文人似乎並不純粹,他們有三重身份—文人、知識分子、社會管理層。但是為天下僅僅有詩人的激情是不夠的,還要有強健的毅力和堅實的理性思維。

 對於文人來講,他的身體可以是病弱的,他的靈魂可以是傷感的,他的體力可以是卑微;但是作為知識分子,尤其是社會管理層,他們這種羸弱的身體無疑會給他們的學問和事業帶來不利影響。文人是三位一體的奇異組合,因此文人的羸弱和傷感必然會傳染給知識分子和社會管理層。所以這個三位一體的組合並不喜歡運動,不重視身體的強壯,甚至他們多少都有點鄙夷孔武有力的身體。有時,他們理性精神也極度缺乏,連自己治下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都搞不清楚,文人思維是大氣的,文人氣度是陰柔的。所以傳統文人的精神氣質總是偏向於陰柔,鄙視陽剛的男子氣魄,比如身體太猛只會淪為張飛、李逵那種粗魯形象,而傳統文人欣賞的是「風流倜儻」、「玉樹臨風」、「體態輕盈」的陰柔氣質。因此,《世說新語》總是對病怏怏、柔弱的、臉色蒼白的男子進行讚賞,《聊齋誌異》也總是把書生形象描寫成軟弱的、需要女鬼狐妖保護的弱者。身體的健壯與否,肯定會影響知識分子整體氣質,從而又影響社會管理層的思想和政策。

 這樣,激情的思想與羸弱的身體便造成了知識分子精神狀態的分裂,文人集團整體上沒有了陽剛之氣、尚武精神,也對強權形成了軟弱習氣。於是,認真的知識分子變得滿腹牢騷、輕浮的知識分子則變得與世委蛇。難怪文人治國的末期總會形成「小朝廷」、「偏安王朝」,他們對外族的入侵總是持一種曖昧的求和態度,不敢招惹彪悍的遊牧民族。有時,明明有孔武有力的軍隊,有指揮若定的良將,但是文人作為一個精神分裂的集團則總是發揮掣肘的負面作用。牢騷的正直人除了發發牢騷,對於救世也僅限於個人呼號而已,他們連奔走的能力都不具備。對比來看,希臘人就重視身體與氣魄,所以他們有對抗命運的偉大悲劇,有強力向外探討的自然哲學,而中國文人不喜歡身體的強壯,則造成了一種保守、內斂、「瞞與騙」的陰柔氣象和明顯的自卑精神。

 傳統知識分子的這種自卑精神直到「五四」前後才得到補償。「五四」的知識分子很有尚武精神,而且很多人有過軍事訓練的經歷,因此「五四」時期,中國近代文化才蓬勃發展起來。同時 ,「五四」也是一個知識分子自覺提倡「體育」的年代,那時候大部分學校都重視起了體育運動,體操和武術在大多數中學、大學開展起來了。身體的自卑經過幾千年終於開始覺醒了。可見,身體的柔軟與否與社會集團的精神氣質是緊密關聯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