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泉 台灣問題專家
7月16日,我在已發表的《台灣政情觀察芻議》一文中,曾談到最近台灣方面因參加奧委會的中文名稱是「中國台北」還是「中華台北」問題,而發生口角之爭。但該文並非專門談這個問題,故有言而未盡之感,加上這個問題在大陸國台辦發表看法以後,仍然爭議不已,故擬再補充談一些看法。
問題並無值得爭論的必要
這個問題,其實並無什麼值得爭論的必要。儘管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大陸作了讓步,但筆者仍然認為,兩種稱呼本質上並無太大差別。理由如下:第一、兩個英文名稱都是CHINESE TAIPEI,在外國人眼裡本來就是沒有區別的;第二、無論「中國」也好,「中華」也好,都有一個「中」字,這是最重要的,是同一個「公約數」;第三、這裡說的「中國台北」,並非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北」,而是一種泛指,是中性意思;第四、這裡說的「中國」,應該是包括兩岸在內的「大中國」,「中華」也應該是指包括兩岸在內的「大中華」,其實兩者是可以通用的;第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方面延用國民黨大陸時期的「中華民國」,其中都有「中華」兩字,說明兩者都是指的全中國,也說明兩岸本來就是一家。這正是兩岸現在和未來接觸談判的基礎,也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本質區別所在;第六、台灣方面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在這裡就不適用了呢!?現在雖然已經解決了,當然是好事,自但產生這個問題的根子似還遠未消除。
這件事情,之所以在台灣引發出一陣陣的風波,自然是別有原因的。台灣處在一個政治風口,由於本身的特殊處境,在國際上迄無一個合法身份,對於這一類問題自然就顯得特別敏感。有些人對於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問題,動輒很動感情,激動、衝動,把自己政治上的所有「不順心」,都歸罪於大陸,什麼「打壓」呀、「矮化」呀、「羞辱」呀、「穿小鞋」呀,種種。他們把矛頭指向大陸,爭「出頭天」,爭政治地位,爭國際空間,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向大陸爭奪平等的主權地位。
台灣有人刻意挑撥兩岸關係
大陸也有自己的難處。一方面,台灣人民是我們的骨肉同胞,同祖同宗同文化,兩岸山水相連,血脈相連,命運相連,禍福與共。歷代中國領導人,尤其是以胡錦濤為代表的新中央領導集體,幾乎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盡各種可能調整對台政策,出台各種惠台舉措,力圖與台灣方面改善關係;但另一方面,由於各種錯蹤複雜的歷史原因,特別是李扁相繼當權以來,大肆操縱意識形態,使一些人欲圖脫離祖國的分離意識蔓延泛濫。現在李扁雖相繼下台了,但他們在這方面所留下的後遺症和影響,仍然不可小看。老實說,所謂「矮化」、「羞辱」、「穿小鞋」之類具有挑撥性的話,其背後很難說沒有他們的身影。目前兩岸關係正在改善,前景看好,人心振奮,然而有些人看了就是不舒服。
展望未來,也難免有讓人擔心之處。原因是,當涉及到整個中國的國家主權問題,大陸是無法讓步的。以馬英九、吳伯雄、王金平為代表的中國國民黨和藍營,他們過去一直都是主張承認「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大陸自然是非常支持的。然而這並不是他們幾個人的事,從某些跡象看,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民進黨長時間所宣揚的「台獨意識」,即「台灣主權獨立意識」,仍然影響很大。在這種影響下,藍營中很有可能有人要以「獨台」意識,即「兩個中國」意識,來替代「台獨」意識。民進黨或綠營中的「法理台獨」,其市場會縮小,而國民黨或藍營中的「法理獨台」市場,則有可能擴大。「法理獨台」即「兩個中國」主張,這同樣是「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的分裂路線,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大陸不論是哪一代領導都不可能接受的,因為他們要對歷史負責,對後代負責,對全體中國人民負責。大陸新一代領導人,一定會設法改善台灣的政治地位,改善台灣的國際空間,但如果有人企圖藉機通過某種形式,包括「中華台北」之類的形式,來要挾或爭奪主權性的國際空間,那就不行了。
目前兩岸改善關係還只是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但願兩岸各方都要保持警惕,以使這種良好勢頭繼續下去,真正做到兩岸領導人希望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十六個字。兩岸人民所共同期盼的是,和平合作、和平發展,和睦相處,不要戰爭,最終實現和平統一。(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