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世界茶王」千襾茶 故宮「鎮館之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02]
放大圖片

 ■製成後,千襾茶經過日曬夜露,始保持獨特陳香,成為百年名茶。

 隸屬於江南鎮的洞市老街是安化茶馬古道的起點。昔日的人聲鼎沸、馬幫成群,而今只有青石街面依舊。

 街口兀自矗立著一幢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的賀家祠堂。裡面傳出有節奏的踩茶號子。幾個身強力壯的茶工,正在利用木桿、腳板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收緊篾箍。這是千襾茶製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踩」。這座廢棄多年的祠堂,如今是老字號利源隆茶廠的一個作坊。而流傳140年的「千襾花卷茶」,至今仍是出自純正手工藝,且為安化獨有。

用竹篾包紮 富古樸美

 千襾花卷茶(因以花白梗黑茶為原料,用花格竹篾包紮,茶體經竹篾完成捆壓後收成的花箍,俗稱「三花」而得此名),以老秤計量重千襾,約合36.25公斤。從外觀上看,它是一種長約1.5米、中圍直徑約0.2米的茶柱,以民間常見的棕、篾捆壓而成,外面再套上一個布袋,凸顯出原始古樸的自然之美。

經23道工序 需時55天

 利源隆現在的當家人張輝告訴記者,「千襾茶」的製作是個繁重的體力活,工藝複雜,技術要求高,全程共有23道工序,需10多個人共同完成。製成後,還得放在露天處日曬夜露,使其自然發酵,時間持續55天。

 據史料記載,清道光元年以前,為了迎合上流貴族的需要以及方便運輸,茶商採用上等黑茶原料,製成圓柱形(高約60公分,中圍直徑約14公分)的百襾茶銷售,開創了花卷茶成型和銷售的先河。至清朝同治年間,在安化江南設廠的晉商「三合公」茶號,聘請劉姓技工,在百襾茶的基礎上,加大茶量至千襾,經多次試驗後踩製成功。自此,千襾茶與百襾茶合稱花卷茶營銷於茶馬古道。

 千襾茶根據不同需求,分成天、地、人、和四個品級,最盛時年產銷量達1282.5噸(折合成千襾花卷茶達35000多支),成為茶馬古道上當之無愧的名茶。當今又以茶身之大、質量之重、包裝之特殊,被稱做「世界茶王」。

 1958年,以機械壓製生產出的花磚茶誕生,並得到市場認可,製作難度大、功效低的千襾茶隨之絕產。直至本世紀初,由於海外市場的徵購,這一原產地在益陽安化山區的奇珍才得以在重出江湖,並風靡廣東及東南亞市場。正因如此,目前珍藏於全世界的陳年千襾茶屈指可數。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和台灣故宮博物院,百年千襾茶均是「鎮館之寶」,為不可再得的珍品。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