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7萬顯影劑針筒疑遭污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21]
放大圖片

 ■近七萬枝問題針筒,三年間廣泛用於全港10所公營醫院。

 【本報訊】本港10間公立醫院自2005年起使用的1款注射顯影劑針筒,因密封包裝有問題,可能受污染須即時收回。醫管局昨晚證實,3年間共購入6.9萬支該款針筒,上周三收到美國供應商通知後,已回收剩餘的3,300枝針筒,並已檢視曾使用該批針筒的公立醫院,至今未接獲病人不良反應報告。有微生物學專家表示,倘針筒受污染,細菌有可能隨著注射藥物或餵食進入人體器官,導致病人細菌感染,隨時斃命。

 醫管局發言人昨晚證實,上周三接獲供應商通知回收一批針筒(型號為BD 60ml Luer-Lock Syringes),主要因為該批針筒有小部分包裝出現問題,供應商為安全及審慎起見,決定主動回收。該批針筒一般用作注射顯影劑作診斷用途,醫管局即時通知相關醫院停用,然後由供應商提供新一批針筒代替,維持正常病人服務。

 醫管局已檢視曾使用該批針筒的公立醫院,包括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香港眼科醫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明愛醫院、靈實醫院、廣華醫院、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和仁濟醫院。

剩餘3300枝回收

 該發言人續說,自2005年起,該10間醫院合共購買該款約6.9萬枝針筒,直至接獲回收通知,經點算尚餘約3,300枝針筒,現已全部交回供應商,至今未收到任何病人不良反應報告。發言人強調,公立醫院有既定程序指引,醫護人員在使用針筒時會詳細檢視針筒包裝,如發現有問題會立即棄用,保障病人安全。

細菌或隨藥物進入人體

 中大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表示,60毫升的針筒多在兒童病房使用,主要用作注射化療藥或餵食營養素。如果受污染的針筒在體弱的病人身上使用,可能會導致細菌入血,嚴重時更可能導致生命危險,醫生須用抗生素醫治受影響病人。

 中大微生物學系教授葉碧瑤表示,針筒受細菌污染,細菌可以隨著注射藥物或餵食過程,進入病人體內,倘病人抵抗力弱,較容易受細菌感染,可能隨時送命。他說:「例如芽胞桿菌,這些菌可直接注射入器官或血液內,導致敗血病或器官感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