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發展體育要職業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22]

 ■梁安琪 資深評論員

 國家奧運金牌選手將於下周訪港,全港掀起撲飛熱潮,與此同時筆者聯想到的,是港人在欣賞這些金牌健兒風采時,除了看明星和趁熱鬧,可會就香港特區本身的體育事業發展作出一點反省?

 史無前例的北京奧運,開幕禮技驚四座、艷壓八方。金牌榜上中國領前,國家選手的超卓身手,使人擊節讚賞。可惜的是,直至執筆為止,香港選手仍未能在是次盛事中取得任何獎牌,甚至事前被認為是較有把握的比賽,例如滑浪風帆、單車等都三甲不入。在「一國兩制」的旗幟下,國家主辦奧運而特區未能取得任何獎牌,這是頗遺憾的。港人既然經常標榜拚搏精神,面對無獎事實,總不能掩耳盜鈴地說些類似「已經做得好好」的自我安慰說話,一切又輕輕帶過。

本港缺乏主流體育政策

 倘若以配合國家發展與推廣本土健康意識及提升特區地位為大方向,則強化體育工作是必然的。一直以來香港未見有什麼主流的體育政策,甚至說整個社會氣氛亦欠缺對體育的重視,以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為例,提到會「全面配合國家發展以迎接全球化競爭」,於是強調「政府有責任為此創造有利條件,這包括資訊、科技、文化和創意產業的發展。」有關體育卻是隻字不提。在京奧舉行前大半年,其實營造社會氣氛以及集中焦點對本土運動員作全天候支援,是幫助他們爭取好成績的要素。在民間方面,據說有些中小學一到考試測驗期間,便會臨時取消體育堂作為自修時間,這亦直接影響了兒童及青少年對體育的重視。

 香港是個經濟型社會,然而發展經濟與推廣體育並無衝突,更可相輔相成,由於奧運以至世界盃可帶來的經濟收益極為可觀,香港多年來仍未能將體育職業化,專業培訓機會亦不多,這是相當短視的。

 一直以來都有聽聞政府方面的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然而「精英」這兩個字也真是帶來了不少關卡,如是者不是精英便沒有資助,不符公平原則之餘,成就未來精英的途徑亦會更顯狹窄。

體育職業化要從小抓起

 要使香港的體育事業全面起飛,最重要的是將體育普及化和職業化。且看今屆國家隊有些金牌得主年紀才剛滿十六歲,可想而知要培育專業體育人才必須要從小開始,這是一套長遠的計劃,而決心走這條路的人也要特別自律,同時更要犧牲,在練習之餘不可兼顧正常生活在所難免。是以在小學開始便要重視體育課程,從而挑選有潛質的生力軍投入正規訓練和調整心理素質,再有完善職業生涯配套,使無經濟後顧之憂,這才真正是持久的發展策略。運動員的信心,很大程度在於所看得見的前景。在香港搞藝術和參與體育的路都不易走,有心者堅持下去吧。(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