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主選舉的學問和理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29]

梁安琪 資深評論員

 臨近選舉,市民在傳媒中得到不少有關方面的資訊,其中包括一些專用名詞,例如「民調」、「配票」等等。既然根據《基本法》,香港最終是會達至普選目標的,為了提高民主選舉的質素,繼而選出真正捍衛公眾利益的民意代表,市民對於相關的知識應要有一定的理解。

 以民調而言,經過昔日魚目混珠的擾攘,現時普遍只有來自正規學術機構的民意調查才會較多被用,減低了借民調來製造假象、虛張聲勢的誤導,至於被廣泛報道的所謂「配票」,在香港又是否被受落呢?

 配票的行為一直在台灣流傳,筆者多次往該地觀選,便參加過一些政黨的配票研討會,見識怎樣把握選民的資料,然後呼籲他們按證件號數或出生年份投票給不同編號的候選人,最終目的是希望將票源平均分配,讓更多同一派系的候選人取得議席。台灣政治工作者從來不隱瞞配票行為,他們甚至會大鑼大鼓地製作大型橫額來提醒選民接受配票。

反對派搞雙重標準

 一直以來,筆者對於配票概念很有保留,尤其是以香港人對選舉廉潔和選民不應受任何干預的公正原則衡量,這更加是不值得鼓勵的。當選民投下神聖一票的時候,要考慮的是政綱、候選人的表現和服務社會的成績,而不是做政治工具,受人擺布。以往本地反對派很喜歡將到台灣觀選講成「取經」,對當地選舉表示百般羡慕,甚至自我矮化地聲言「望梅止渴」,期盼將其一套模式搬來香港,筆者多年來認為這種心態是不正確的,亦不認為某些的台灣選舉手段值得借鏡,所謂「取經」之言稍為誇張。直至近期陳水扁這位曾被捧為民主象徵的前領導人爆出了牽連廣泛的涉嫌洗黑錢舞弊事件,證明了選舉花樣多不等於靠得住,實無學習必要。

 近日好幾位反對派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不約而同地表示「上屆選舉配票失敗,今屆同一陣營內再無配票協議。」平時喜以聲討「利益輸送」的政客,其實可有研究過配票也可能是利益輸送的一種?自己加入這種行為又算不算是雙重標準?情況似乎便好像此一眾大聲疾呼地抨擊功能界別為小圈子選舉,但轉個頭來又爭相在功能界別出線一樣,是很自我矛盾的。

港人政治成熟度需加強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風和政治生態,香港的環境是特殊的,從來都不適宜照搬他人一套加諸在我們的社會中,「循序漸進」的理念其實最符合公眾利益。事實證明,港人對政治學問的認知度和成熟度,仍有待改進。多角度的討論和實踐,才會讓整個代議政制的運作更趨妥善,毫無疑問選民的理智度比以前有所增長,不會再輕易因口號而產生情緒化效應,或盲目受指派而投票,相信「配票」這用詞會成為過去式,就以曾有「配票天王」之稱的民進黨為例,其後各種選舉連連失利,也就顯示出選民在受過教訓後,或對民意力量有較大希望時,是會更懂得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作出選擇。

 「一國兩制」是史無前例的政制,既然初步的普選時間表亦已定了出來,大家便應集思廣益去為提升選舉文化而努力,認清楚身為選民或候選人的責任和義務,了解行政和立法機關的職權,分辨出立法會不同區議會,更應非街坊會。以智慧出發,公眾利益為依歸,用廉潔的選票選出不同級別的公職的人員,這才會發揮到真正優質民主的作用,善用了《基本法》賦予我們自由選舉的權利,從而達到普選理想。(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