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路路通:毒奶粉激起千重浪 企業自毀長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22]
放大圖片

 ■內地先後有嬰兒因進食問題奶粉後生腎結石。圖為患病嬰兒在醫院接受治療。

本報記者 李浩彰

 內地早前爆出知名的嬰兒奶粉品牌三鹿產品導致「腎結石嬰兒」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事件揭發後,甘肅、陝西、寧夏、江蘇、江西、湖北、河南等至少9個省區,陸續發現嬰兒染病,事件促使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抽查內地嬰兒奶粉。一石激起千重浪,隨著事件的調查越來越深入,更多問題不斷揭發,對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皆產生了多方面的重大影響,實值得利用通識的思維進行分析。

 甘肅省於九月初披露,有59名嬰孩因食用「三鹿牌」奶粉患上腎結石、一人死亡,其後全國邊遠的新疆、廣西等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也相繼報告有相似病例。經調查後發現,不法商人為了提升食品檢測中的蛋白質含量指標,將有毒化學物三聚氰胺混入食品中,導致嬰兒在進食奶品後影響腎功能,出現腎結石情況。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指,經調查後認為這是一宗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所反映的問題:

社會安全

 自甘肅首先發現因嬰兒食用奶粉而出現腎結石個案後,即時爆出全國性的檢測行動,而發現受影響的奶粉已在全國銷售,越來越多的嬰兒亦因發現曾食用有問題的奶粉而須送院接受治理。事件令到一眾的嬰兒無辜受害,而且更有可能是永久性的損害。有泌尿科外科醫生指,這一疾病與04年安徽阜陽發生的奶粉所引致的「大頭娃娃」事件相比,後果更嚴重。因為若搶救不當,會導致嬰兒因腎衰竭死亡。事件觸發起極大的社會震盪,不少市民對奶類產品心存恐懼。

信心危機

 近年來,內地的企業由於品質不斷改善,實際上已漸漸擺脫了「問題食品」的陰霾,只零星地發生相關的事件。在接連不斷的檢測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奶類製品出事,而當中涉及的企業更包括內地的知名品牌如蒙牛、伊利等的巨型企業,而出事的三鹿集團亦是中國食品工業百強、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實際上,當局的檢測發現,八成奶企製品是符合安全水平的,但卻被不良企業所拖累,不少的內地人在購買本土食品時亦加倍小心,更有市民轉而購買進口貨品,形成了信心危機。

企業合作

 內地企業近年冒起迅速,不少外資公司亦對中國這龐大的內需市場虎視眈眈,因而透過不同的合作方式而希望進入中國市場。早前匯源果汁獲可口可樂以高價入股一事,便反映出不少的國內食品或飲料企業前途無限。其實,內地企業獲外資垂青,一來可以壯大資本,二來可從外國的管理模式中汲取經驗,打造中國的國際性品牌。然而是次事件之後,外國企業對於中國食品心存芥蒂,為合作帶來重重障礙。

國家形象

 基於舉辦奧運的空前成功,大大提升了中國的知名度,不少的內地品牌亦因此備受外界注視。但是次「毒奶粉」事件卻帶來了國際恐慌,不僅影響了企業的國際形象,亦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國際聲譽。世界衛生組織對事件深表關注,美國官方亦提醒消費者留意中國製嬰兒配方奶粉。國外的消費者,對中國的品牌留下了負面的印象,對中國的出口帶來直接而嚴重的打擊,同時令「中國出品」在世界上蒙上了污點。

檢測制度

 國務院為了避免各種重複性的檢查,從2000年開始實施了產品品質國家免檢制度,企業只要申報產品必須達到品質長期穩定、市場佔有率高、品質保障體系健全等條件,經國家或省級品質技術監督部門連續3次以上抽查合格後,便可確定為免檢產品,而企業必須定期報告品質狀況。質檢總局每年組織對免檢產品開展國家監督抽查,實施嚴格監管,確保產品品質。不過是次事件卻反映出制度存有百密一疏的漏洞。

監管機制

 有消息指,「毒奶粉」事件在民間已傳播了數個月,亦有市民於6月時向有關部門作出查詢,得到的答案卻是產品符合國家標準。不過,河北省副省長楊崇勇承認,三鹿集團和石家莊市政府在今次毒奶粉事件中,存有隱瞞和延報問題。故如何進一步加強部門溝通,釋除市民疑慮,成了政府要考慮的課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