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醫生講電話 調亂人工晶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27]

 【本報訊】(記者 李見安)公立醫院又揭兩宗醫療事故。一名外科醫生一邊傾電話,一邊檢查病人病歷紀錄,調亂兩名白內障病人的人工晶體,手術後始揭發「擺烏龍」,令其中一名病人無辜在一天內要進行兩次眼部手術。有眼科醫生批評「眼睛不是櫃桶」,兩度切開眼睛放入人工晶體,有機會破壞眼球周邊的組織。

 另外,一名護士調亂兩名病人血液樣本,令一名病人無辜輸錯血,幸無大礙。

 醫管局最新一期《風險通報》披露,一名接受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的白內障病人甲,手術前因頭暈及腹痛,需要押後手術時間,惟其特製人工晶體已被送進手術室。隨後,被安排植入一般人工晶體的病人乙被送進手術室,外科醫生一邊接聽電話、一邊檢查其病歷紀錄,期間護士向他遞上特製人工晶體,外科醫生照樣簽名核實手術。手術順利完成,護士始發現調亂了兩名病人的人工晶體,醫院立即安排病人乙於該天再進行手術,更換原先的一般人工晶體。

 「始終眼睛不是櫃桶,不能隨便打開及關閉。」前線醫生聯盟主席兼將軍澳醫院眼科醫生羅智峰表示,眼睛的組織軟滑,把人工晶體放入後再取出,容易影響眼睛周邊的組織。他說,每一對人工晶體的度數及厚薄不同,因此植錯晶體,病人視力可能變矇,或要佩戴眼鏡。他指,幸好及時發現調亂晶體,否則手術後兩、三個月才揭發,眼睛組織已經結疤,再取出植錯的晶體會影響眼睛組織,屆時唯有「將錯就錯」。

調亂兩病人血樣輸錯血

 通報披露的第二宗「擺烏龍」,為一名護士登入臨床醫療管理系統,打算為病人A的血液樣本列印標籤,期間病人B的家屬要求協助,於是護士前往幫助。護士返回崗位後再次列印標籤,卻誤印病人B的標籤,並將之貼上病人A的血液樣本上。醫生根據血液化驗樣本,誤以為病人B出現血紅蛋白下降,於是安排輸血,期間發現病人B的血紅蛋白化驗結果與早前不同,才揭發輸錯血;而病人A則由始至終沒進行血液化驗。

 醫管局建議,醫生檢查病歷時,如受打擾中斷,便應重新核對病人資料,建議員工日後在手術或輸血前後,重複確認病人身份。

 前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輸錯不適合的血液,後果可以好嚴重,因為會引起血球溶血情況,輕則出現發燒、敗血病、小便減少及小便變黑,嚴重則導致腎衰竭、休克等,甚至死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