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教育不一樣的七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29]

王啟思 教育局副秘書長

 2002年4月,我抱著既驚且喜的心情,來到香港履任教育署新職。六年半後,我懷著同樣的心情,踏上歸家之途。

 真不敢相信,我竟有機會與香港教育界推行一個連貫而協調的改革,這是許多地區夢寐以求的全面性改革。這個城市,憑藉歷史和資源,面向中西,持續不斷地發展社會、經濟及其豐厚的文化。

 面對日常的爭議、艱辛的教學工作、與日俱增的社會期望,以及對高質素和富創意人才的需求,讓我們幾乎遺忘了過去十年的努力。其實,這個改革正持續地發展,並引領我們邁向廿一世紀的上半葉。

學生水平不斷進步

 我們從不同層面蒐集實質和量化的資料,均顯示這個變革正穩步發展。或許有很多不同界別進行的一次性或觀感等調查,這些調查的嚴謹程度,其實並不足以成為傳媒的焦點。我寧願選擇實質的和具國際基準的評估項目,例如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以及大學畢業生參加的國際英語測試(IELTS)等,來顯示學生的高水平和持續進步。從閱讀、科學及數學方面,我們的學生不但躋身全球前列位置,學習表現更不斷進步。其他地區也注視到我們學生的學習水平,有著相對和絕對的進步。

 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處理了不同界別及銜接的問題—學前、基礎教育、高中教育,以及更廣闊的高等教育的出路。其他地方的改革只能取得部分成功,往往就是忽略了銜接的問題,以致被重重的關卡和倒流效應,不斷削弱教育機構所付出的努力。

 這既深且廣的改革,往往被評為轉變太多、步伐太急。這個傳統的觀念一時難以改變,然而其中某些批評並非不合理。但事實上,我們只有一個改革—我們的力量,只集中改善學生的學習,一點也沒有多,也沒有少。我們所有的建議都是用來支援學生發展潛能,當然,對不同的人而言,「學習」會有不同的意義,而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以改善學習,亦是爭論不休和專業辯題。

 通識教育課程有否足夠的知識基礎?中國歷史科在初中課程如何安排?都是在急遽的轉變中典型和備受爭議的課題,然而,大家已建立共識,認為共通能力,包括語言溝通、數學、創造力、解決問題、批判性思考,以及價值觀如堅毅、責任感、包容、身份認同等,都是深入理解問題和知識,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些理解或存在於各主要範疇知識中、學科與學科之間,以及交疊於各範疇知識中。

教育改革帶來長遠的優勢

 如我要總結改革,我會說:我們盡力聯繫知識、共通能力、態度和價值觀的學習,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提高他們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興趣。學生從改革中得到的學習能力,有助他們應付社會和僱主對他們不斷上升的期望。

 說來容易!在過去幾年,我探訪了超過150所本港的學校。所有學校的領導人和教師,既盡責又專業地協助學生盡展潛能,沒有人低估對專業的需求。近年來,語文教師大大提升專業,接受專科及師資培訓的百分比由2003/04年度的百分之三十,升至2007/08年度的百分之六十,這是他們獻身於教師行業的最佳指標。

 不同界別的教育專業正推動改革,這是由於大家認同改革的方向,儘管對改革的細節和速度仍有強烈的爭議。我有信心,我們的年輕人會繼續在改進中獲益。

 我但願在2020年與教育同工、院校領導人一起回望時,齊聲說句:自2000年開展的教育改革是有價值的,亦為香港帶來了長遠的優勢。(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