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聽孟子怎麼說
黃志強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經過數月的沉寂,校園又再變得鬧哄哄。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在講堂內聚首,在噴水池旁、圖書館外熙來攘往。看到一張張青春的臉孔,我心中不時泛起這樣的疑問:「不知道今年入學的新同學,是在追逐一個怎樣的夢?」剛過去的暑假,奧運聖火在祖國首都──北京燃點起來。而本屆奧運會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不知道剛跨進大專門檻的同學,究竟又有沒有夢想?如果有,他們的夢想又是甚麼?
滿足基本所需 發揚人性四善端
一般同學的人生理想,可能是買豪宅、駕名車。但有「亞聖」之稱的孟子卻認為人禽有別,人生於世除滿足基本生活所需、追求衣食住行種種享受外,更需有高尚的情操,發揚人性中與生俱來的四善端,才不枉生而為人,到世上走此一遭。孟子說: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正因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所以他又指出:「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但當生活需要與仁義之道出現矛盾時,孟子就提出了「捨生取義」的理想解決方法。他說: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哈佛教授認為人應能辨別是非
若認為《孟子》所述,陳義過高,那麼哈佛大學榮休教授Henry Rosovsky,就一個「有教養的人」所列舉的特質,或可成為同學致力達至的目標:
(一) 能有效運用語言文字,與他人溝通。
(二) 不單熟知自己年代的文化,對其他年代、文化亦當有濃厚的興趣。
(三) 能理性面對各種道德倫理問題,不會迴避。
(四) 不滿足於凡事僅得皮毛的認識,對個別事物會追求深入的了解。
(五) 懂得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識。
(六) 對人有禮,能辨別是非和品評優劣。
專上教育旨在幫助學員成為一個有教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一紙大專文憑也許不能令同學覓得高薪厚職,但若果香港各大院校的畢業生都能做到以上6點,那麼香港社會必將有更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