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別矣保羅紐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06]

潘國森

 美國影壇巨星保羅紐曼以八三高齡逝世,老一輩影迷或會傷感,但他始終不是當紅偶像,忠實擁躉都上了年紀,沒有活力去悲哭得如喪考妣,傳媒報道亦不多。這跟英年早逝的同行如瑪莉蓮夢露或占士甸不一樣,畢竟大家都見過英雄遲暮的老去紐曼,心目中紐曼的形象不會單純是風華正茂的巔峰狀態。紐曼縱橫影圈,早在五六十年代初已經走紅,論者謂他能成功從五十年代的舊環境過渡到六七十年代,得以長期走紅。他曾經七度被提名角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即是所謂影帝的榮譽。連續多次落敗之後,奧斯卡金像獎當局還頒過一個「終身成就獎」給他,簡直有「安慰獎」的意味,似乎作為他「終生無望」的補償。豈料命運之神好像要眷顧一下這位屢敗屢戰的英雄,終於讓他以超過花甲的高齡初嘗影帝的滋味。紐曼除了演員生涯之外,還作多方面嘗試,開辦食品公司,將家廚美食公諸同好。又熱心政治,甚至名列前總統尼克松「政敵清單」第十九位,結果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逼落台而不能做完任期的總統。

 保羅紐曼與羅拔烈福合作的《神槍手與智多星》和《老千計與狀元才》似乎較為香港影迷熟悉,但當年上映的日子我還沒有零錢上電影院,我也不算是真正熱衷的影迷,兩部電影至今都從沒有看過。不過前者的主題曲《雨點打在我頭上》(Raindrops Are Flling On My Head)則唱得爛熟,那個年頭沒有卡拉OK,所謂學唱,只是一邊聽錄音帶一邊唱,記熟了歌詞和旋律之後,隨時可以清唱。雖然唱得不好,但事後證明,那個年代喜歡學人亂唱歐西流行曲,對英文的聆聽和會話有很大的幫助,只不過沒有即時的考試價值,得益要到離開校園之後許多年才陸續顯現出了。近日有學生公開質問行政長官曾蔭權,認為母語教學剝奪了他們聽英語學英文的機會,似乎香港娛樂圈不再用力度推銷英文歌的影響更大。

 第一次在大銀幕看紐曼的演出是災難片《沖天大火災》,紐曼演大廈的建築師,另一男主角史提夫麥昆則演救火總指揮的消防隊長。那個年頭剛好流行災難片,空難、海難等等都是賣座西片的題材。《沖天大火災》的主題曲可意譯為《我倆或許永不能再如此相愛》(We May Never Love Like This Again),三十多年後,歌詞已不大記得。還有之前一年的《海神號歷險記》,主題曲叫《黎明以後》(The Morning After)印象亦深,電影卻在許多年之後在電視重播時初睹。兩首主題曲都安排在戲裡面豪華宴會中的表演。災難片少不得表達人類在危難中發揮捨己為人的高貴情操,同時亦有貪生怕死、損人不利己的醜惡一面。

 這些影片的內容都忘記得七七八八,除非找影碟來重溫,因為保羅紐曼去世,才勾起點滴回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