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監獄的規律化生活,令阿松反思只求慾念滿足的錯誤心態。
目前,每天約有6千名囚犯在懲教署工業組管理的140個工場內,參與13種不同行業的工作,包括製衣、印刷、洗熨、木工、路標製作等,為社會(主要是本港各政府部門和受稅款資助的機構)提供有用的貨品和服務。據資料顯示,2007年懲教工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總商業價值高達4億5千5百萬元。
新囚犯從做清潔開始
現駐壁屋監獄的總工業主任何應年稱,所有新囚犯會先接受「囚犯工作分配委員會」的會見,視乎背景、能力、工作經驗、刑期長短和工場空缺等,被安排到所屬監獄內的工場工作。「新人通常由做清潔工作開始,因為大部分囚犯都不熟識工場的工作。」「我們會將工作分科拆細,每名囚犯只需負責一小部分,他們便較容易完成自己那一部分,產品的質素便更有保證。」他以製衣為例,「初入行的囚犯我們只會安排他們學習一些較簡單的工序,例如車直線組件。上手後,管方便會按他們的工作水平、表現和職位空缺來決定晉升級別,賺取的工資亦會隨之遞增。」
培養好習慣方便謀生
不過,何應年亦表示:「隨著香港經濟轉型,懲教工業未能全面切合社會的一般需要。像製衣業,在香港早已式微。我們未能保證他們重返社會後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但卻可培養他們工作習慣和規律,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方便日後謀生。」
事實上,工業組亦有按社會需要更新工場設施和工業,如引入電腦裁衣、電腦平面設計等。他們亦有跟商會合作,舉辦認可的職業訓練,如洗衣助理、展覽攤位搭建等課程,完成某些課程後,甚至可獲頒發認可證書。
獄中表現好可獲升職
「好多初犯者犯法時都只是一時意氣用事,入獄後一般都有悔意,只要給予他們機會,他們是很樂意重投社會做正當的工作。」
除了監獄內的工作訓練,懲教署亦會與非政府機構如善導會合作,幫助釋囚重投社會。像阿松一樣,因為表現良好,在工場得到升職機會之餘,還獲批准參加「釋前就業計劃」,在懲教人員的監管下,提早重返社會工作,適應社會節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