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苑內外:學習幾何 鍛煉意志心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08]
放大圖片

 ■《幾何原本》中譯本內的利馬竇及徐光啟(右)的畫像。

李向榮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

 由9月開學到現在9月尾了,筆者與各個同事一樣,一直忙碌得不可開交。除了要教學,也要為自費的碩士新生開了一場歡迎簡介會,要為學生建議選科,為非本土的外來學生輔導,為學士新生開了一場介紹在學就業(Work Integrated Education)的有關規定的簡介會,又出席了系內開辦的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的研討會及參與學系在大學資訊日的活動,以表示支持。研究活動方面,又要準備明年研資局研究經費的申請,又要寫一堆報告,又要上報過去一年有多少篇文章在學術期刊出版了,上報過去一年學術文章被引用了多少次等。工會方面,亦因大學薪酬調整的不均,民怨載道,要行走各方面嘗試尋求解決方案。期間,又開了個校務委員會會議及兩個校董會會議,系內的管理委員會會議當然也少不了,要看的文件之多根本難以消化。又,筆者在家的小朋友已全上小學,學校簡介會,家長教師會,每一種體、藝的簡介會等陸陸續續,都要出席。忙得「一頭煙」。校園的9月,就是密密麻麻。不經不覺,10月已至。

諾貝爾獎 無設立數學獎

 在我們國慶之後大約一星期左右,通常都會聽到有關諾貝爾獎的公報。偶爾,我們亦會看到有西方國家別有用心地安排甚麼人得獎,試圖醜化別國,政治化得很,令人失望。筆者覺得,其實由一開始,諾貝爾獎已經不是客觀。例如,諾貝爾基金會是沒有設立數學獎的。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個傳言:因為諾貝爾的太太與當時一位很有名望的數學家雷富勒(Gosta Mittag-Leffler)有外遇,所以沒有諾貝爾數學獎。數學學術期刊Acta Mathematica,便是由這位數學家於1882年成立的。這個「外遇」說法,當然是沒有根據的。數年前,筆者任教的學系,邀請了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Sir Clive William John Granger訪問。筆者有幸,可與Sir Clive一同共進晚餐。席間,談到了諾貝爾基金會不設立數學獎一事。筆者記得,Sir Clive簡單的說,他不知道諾貝爾本人是有結婚的。傳言不攻自破。

能精《幾何原本》 無一事不可精

 但是,為何諾貝爾基金會不設數學獎?相信,原因就是有人根本對數學沒有興趣,亦不覺得數學可以conferred the greatest benefit on mankind。所以,獎項由一開始,已經不是客觀,偶爾政治化,我們亦不用那麼驚訝。但是數學的地位,決不會因沒有這個獎而有所影響。

 想起明末徐光啟在《幾何原本雜議》中,評他與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 Elements》(前六卷)的話:「下學工夫,有理有事。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袪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一人不當學。能精此書者,無一事不可精;好學此書者,無一事不可學。凡他事,能作者能言之,不能作者亦能言之;獨此書為用,能言者即能作者,若不能作,自是不能言。何故?言時一毫未了,向後不能措一語,何由得妄言之。以故精心此學,不無知言之助。人具上資而意理疏莽,即上資無用;人具中材而心思縝密,即中材有用,能通幾何之學,縝密甚矣!此書有五不可學:躁心人不可學,麤心人不可學,滿心人不可學,妒心人不可學,傲心人不可學。故學此者不止增才,亦德基也。」

 由此可見,徐光啟肯定幾何訓練對鍛煉意志、修煉心靈的重要性。這種見解,已超越了數學實際應用於世只對科學有貢獻的境界,不是當年的諾貝爾基金會可以領會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