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開卷有益•黃裳、周劭與《古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14]
放大圖片

《來燕榭集外文鈔》 作者:黃裳 出版:作家出版社

黃 波

 作為一個經歷風雨滄桑的現代知識分子,曾經的新聞記者、後來的書話大家黃裳也不可避免地累積了一些積欠的歷史舊賬。如果說著述等身的黃先生過去一直沒有碰到合適的「清賬」機會,那麼現在這個機會肯定是來了,而且很可能一去不返。黃先生顯然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的,所以,他在收攏了過去由於各種原因被摒於文集之外的文字,集成一本《來燕榭集外文鈔》外,又特地寫了一篇長長的《後記》,對近年來人們關注的與他有關的「公案」均有說明。鑒於現代知識人多多少少都會有歷史舊賬,那麼,僅從「怎樣清理歷史舊賬」這一角度,這本《來燕榭集外文鈔》就具備了非同尋常的意義。

 相關的「公案」中,最惹人注意的無疑還是「《古今》公案」。抗戰中,黃裳在淪陷區為汪偽背景的《古今》雜誌撰稿,是個讓不少人糾纏的問題。為什麼會糾纏?估計可以從公私兩面說,「公」的一面,是希望努力還一個歷史的真相,是好是壞都讓它顯露出來;「私」的一面,或有私怨在焉,而在立身行事之大節上向來不苟的黃裳先生,對這個問題一直避而不談,或許也是遭致糾纏的另一個因素。現在,黃裳先生終於在這本《集外文》中談到了,不僅如數把他當年在《古今》上發表的文字重刊,並明確在《後記》中宣示「對舊作,我是愧則有之,卻並不悔。筆墨一經付之刊印,即成公器,是洗刷不盡、躲閃不來的」,這種胸襟應該讓那些存有私怨的人閉嘴了。至於讀書界人士最關心的黃裳為《古今》撰稿的原因,《後記》中指出了兩點,一是約稿者太厲害,以前並不「抖」,於上海淪陷後「忽然抖起來了的」約稿者周劭「逼稿甚緊」,自己「惹不起」,「也躲不開」;二是黃裳是準備逃出淪陷區的,「從敵人手中取得逃亡的經費,該是多麼驚險而好玩的事」。像筆者這樣的後輩,對那段歷史真是隔膜極了,讀了這樣的文字,難免有些想像不出,讓作者躲都躲不了的約稿人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同樣作為文人的周劭,在向人約稿時莫非還依仗著一些暴力的手段,使人欲拒不能?汪偽既要辦《古今》這樣一份雜誌騙人,當然還需要一點文化的外衣,不知道它發放稿費,除了按文章計酬以外,還有什麼讓作者這般戒備或刺激的程序?

 黃裳先生文章中提到的周劭,也是現代小品文之一大家,早年作文深受「魯迅風」的影響,後來接受陳公博女婿朱樸的邀請,擔任了《古今》雜誌主編。《古今》所刊文字多為考據、閒適一路,但到底背景和撰稿人都過於複雜,難逃「漢奸刊物」的惡謚,作為主編的周劭為此吃了幾十年的苦頭,也算「種瓜得瓜」。周劭在撥亂反正後欣逢雨露,終於又能再度操觚,便也有很多人關心他和《古今》的問題,周劭對此的回答是:「說到底,就是四個字:貪生怕死。」。「貪生怕死」,這四個字當然難免讓人洩氣,但老實說也的確坦率極了。

 同樣是劫後重生的文化老人,談同一個問題,兩相對照,真不禁讓人感慨繫之。

 現在終於可以回到本文開頭所說「知識人該怎樣清理歷史舊賬」的問題了。說到底,無非一個「誠」字。只有守此一字,才是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才能讓後人不再為歷史迷霧所糾纏;也只有守此一字,才會在讀者那裡得到「理解的同情」和真誠的敬重。如果反此道而行,猶抱琵琶半遮面,甚至運用生花妙筆文過飾非,恐怕只會有一個效果,這就是使歷史舊賬越理越亂,後人也越來越難以看到歷史的真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