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首率專委會 迎戰金融海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16]
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鄭治祖)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及地區都全力應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發表題為「迎接新挑戰」的新年度施政報告,圍繞國際經濟環境的最新變化,提出政府會於兩周內成立由他親自主持的「經濟機遇委員會」,專責對全球各大市場及本地市場作不斷監察和滾動評估,及時判斷金融海嘯對香港經濟和主要產業造成的影響,研究及提出具體的應對方法,供政府和業界考慮,協助香港渡過難關,轉危為機,從而發掘新的商機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曾蔭權形容,是次全球金融危機,破壞力的深度與廣度遠超過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他呼籲香港市民、政黨、社會各界及特區政府一起同舟共濟,上下一心拚經濟,一方面做好危機應變,完善香港的制度,一方面找尋新的機會,轉危為機。

4大範疇應對3大挑戰

 曾蔭權昨在立法會以約個半小時宣讀長達31頁的施政報告,其中勾勒了香港現時面對的3大挑戰,即金融危機、環境污染及食物安全,並分轉危為機、民心我心、以港為家、政通人和4大範疇,闡述政府施政理念,包括在金融危機下,香港如何鞏固金融中心地位及促進經貿發展;在經濟轉差的環境下,香港如何保障市民權益,如加快食物安全立法、立法制定最低工資及檢討生果金等;在全球暖化的大勢下,政府如何改善環境污染;在二元對立的政局下,他希望大家摒棄歧見,促達共識,走中庸之道,而非衝突之路。

專委會主要職責「睇通大局」

 在「轉危為機」一章中,曾蔭權指出,美國次按問題所觸發的金融風暴正不斷惡化,資產價格下滑,信貸市場幾近停頓,多家國際大型金融機構相繼陷入困境,並且已蔓延至歐洲金融體系,「看來最壞時刻仍未渡過」。在金融巨浪的衝擊下,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接近衰退邊緣。香港的經濟增長在第2季顯著回落至4.2%,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將進一步放緩。

 他強調,香港作為細小開放的經濟體系,又是國際金融中心,無可避免會受到金融海嘯波及。是次是全球金融危機,破壞力超過97年亞洲金融危機數以倍計,復元期亦必然會較長和艱巨。雖然金融海嘯沒有對香港金融市場造成系統性破壞,但面對這場危機,香港絕不會輕視、退縮或自大,他一定要「做好呢份工」。

 為此,曾蔭權提出成立「特別委員會」應對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政府消息人士指,該「經濟機遇委員會」由特首主持,成員包括高層政府官員、金融專家、經濟學者及主要產業代表等10多人,主要職責並非「救火隊」,而是「睇通全個局」,從較宏觀及前瞻的角度,去審視金融海嘯的影響,並研究這些影響會為香港帶來甚麼機遇;而具體的「救火」工作,例如涉及雷曼迷債事件或採取穩定銀根的即時措施,仍然會由財政司司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金融管理局處理。

籲港人沉著務實克服挑戰

 曾蔭權在報告中又強調,今日外圍經濟環境轉壞,金融海嘯巨浪滔天,市民對未來經濟前景感到焦慮。在不確定的時候,大家要更加沉著,以務實的態度完成既定的工作。香港的發展已經走上正確的軌道,隨著去年年施政報告提出的10大基建開始落實,就業機會及經濟效益會增加,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動力:「我對香港人有信心,香港人也要對自己有信心。只要大家有共同的信念,必定可以穩中求勝,克服挑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