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保監擬斥17億 設基金穩人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16]
放大圖片

 ■曾蔭權在立會宣讀第4份施政報告,建議設立保單基金,保障投保人利益。本報記者劉國權 攝

 【本報訊】(記者 林淑儀)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早前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受信貸拖累而陷入財困,亦影響其在港的附屬公司美國友邦保險(AIA)掀起一陣小型退保潮。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於施政報告表示,保監處正與香港保險業聯會探討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的可行方案。這是繼金管局於本周二宣布動用外匯基金,為香港存款提供100%的保障後,政府計劃推出的另一項穩定市民信心的措施。消息人士表示,預料保障基金規模最少達17.6億元,與目前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賠償基金規模相若。

特首表示,保單保障基金的設立務求在保險公司出現償付能力不足時,令保單持有人的利益仍然獲得保障。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回覆本報查詢表示,該會對政府的建議持正面態度,並已積極與保險業監理處溝通中,研究成立的目的及效果。他指出,現時香港保險監管制度良好,相信成立保單保障基金會令監管機制更完善。

釐訂保障範圍賠償上限

 對於保單保障基金的保障範圍、賠償上限,以及成本等,譚仲豪認為仍需要逐一計算清楚,因為不同保險種類涉及的金額亦有所分別,因此與100%存款保障設立流程是兩碼子的事。他建議,政府可參考外國經驗作為釐訂時的指引。

 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表示,相信政府建議設立獨立於政府架構的保險業監督,將增加業界的營運成本,若再成立保單保障基金,一定會令保費上調。他認為現時要先證明成立基金會帶來一定好處才好進行,不要盲隨其他國家。

細節待研究保費料上調

 亞洲金融(0662)總裁陳智思相信保單保障基金的設立是有效用的,不過他也認為仍有很多細節上的問題需要商討,包括基金保障範圍是否包含不在港購買的保單,例如職業責任保險;賠償金額是以已供的保費計算,或是以保額計算等,加上汽車及勞工保險現已有保障基金,屆時會否令保障範圍重疊。因此政府仍有很多問題需與業界作詳細研究。雖然保障範圍擴大,但陳智思料相關費用最終會「羊毛出自羊身上」,不過由於保險業市場競爭激烈,相信保險公司最終會透過其他渠道回贈有關費用予客戶。事實上,除銀行存款獲100%保障外,香港證監會亦早已為投資者設立賠償基金,萬一有券商爆煲,有關投資者可向賠償基金索償,每名股民索償上限為15萬元。截至去年2月份,該投資者賠償基金累積資金為17.03億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