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群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記得以前接受社會工作的專業訓練時,老師曾經教導我們如何運用一些基本的輔導技巧,例如同理心、反映感受等,如果在面談過程中能善用這些技巧,便能促進與案主的關係建立。原以為那不是很困難的一課,到畢業後接觸不少的真實個案,發現原來除了那些輔導知識及基本功外,更重要的是社工於對人的敏感度、對人的真情真意、對生命生活的認知與了解,以及技巧運用的靈活度,才是整個輔導過程的重心。
以前曾經接觸過一位學生,他來到社工室時,並不會安坐在椅上,有時會在社工的圖書櫃中抽一本書出來瞄一瞄,有時又會按著熱水壺的按鈕把熱水瀉在地上,弄得社工好不狼狽,沒有辦法叫他安定下來,而他正是因為在課堂中不能安坐而被老師轉介來見社工。當時心裡真是急得很,盤算著怎樣才可令他安定下來?如此下去,真擔心一個課堂之後,要重新執拾整個社工室。
一起玩棋 自然地傾談
靈機一動,社工邀請他一起玩棋類遊戲,他感到很有興趣,因為能夠在課堂時間玩棋,對他來說很新鮮。不過,由於他並沒有太長的專注力與耐性,30分鐘內社工與他玩了兩個遊戲,包括波子棋及珠機妙算,才能吸引著他在椅子上坐了整整30分鐘。在玩的過程中,社工很自然地與他傾談,令他感到沒有被拘束的壓力,也很自然地回應。這一次的經驗對該學生來說很正面,首先他覺得社工並不是專挑他的不是,第二是在面談過程中令他有新鮮感,不是局限在一般的面談格局:各人端坐在椅上,認真、嚴肅地討論學生的「問題」。輔導這個學生的過程雖慢,但起碼他從不抗拒來「見社工」。經過3次的「珠機妙談」後,社工已能與他建立信任的關係,因他知道社工並不是每次因為他犯錯而見他,而是能一邊玩一邊談,他的戒備也減除了。事實上,他對於常被老師責罰,也有他自己的感覺,只是平日較少機會向人表達吧了!
出不同板斧對不同學生
這個學生教了我很重要的一課:與學生溝通不能墨守成規,必須拿出不同的板斧來面對不同學生的獨特性。要處理學生的問題,在決定如何介入之先,更重要的是能否真正地找出與該學生獨特的溝通方法,如未能真正地溝通、建立信任的關係,輔導又如何開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