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廈門農村就地城市化後,農民已享受到真正城市人的生活 林廣明 攝
面對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除了解決生計問題之外,還需要徹底解決農民在其他方面的保障問題。農民有「後顧之憂」,也同樣會影響到包括土地制度在內的農村改革。
相比基礎設施,近年來全國各地公共服務覆蓋農村的力度明顯加大,但離城鄉零差距還有較大差距。僅就農村社保與城市對接一項來看,就要解決擴大社保覆蓋面和提高社保標準兩個問題,這些都得依托財政在公共服務支出方面城鄉比例的調整。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比例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政府首先需要承擔更多責任,即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提供上,公共財政要以更大的力度向農村傾斜。
但對於廈門主政官員來說,這點早已列入農村發展的思路中,並把從社保、就醫、子女教學等各方面改善農民權益列入了相關部門的具體工作中,從資金、政策上都加大傾斜,而最終目標直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記者從農業部門了解到,廈門04年就出台了全國第一部農民低保的地方法規,近年來又陸續在全國率先實行將農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並軌運行,出資為農民辦理理賠額高達1萬元的住房保險,還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目前,廈門已經有97%以上的農民都享受到了與城市居民相同的醫療保險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