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非常時期 非常措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5]

藍 海

 隨著金融海嘯對實體經濟影響浮現,本港中小企經營日趨艱難,倒閉潮陸續有來,繼U-Right及泰林等零售業倒閉後,預期農曆年後最少500間食肆將面臨結業。深圳東莞港廠亦因訂單大幅減少,加上內地產業升級和政策調整,預計年底將有逾萬內地的港企關門。

製造業回流未嘗不是好主意

 雖然特區政府反應迅速,及時放寬對中小企信貸保證,解決資金周轉之難;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亦提出多項振興經濟措施,但是,不少市民認為舉措了無驚喜。當然,在「小政府,大市場」框架下,政府所能做的畢竟有限。然而,小小新加坡的科技工業園尚辦到萬里外的蘇州去了,新政府的魄力、眼光,令艱難時勢下的港人有理由對政府的施政能力寄更高的期待。港府不要滿足於「見招拆招」窮應付,應有更高瞻遠矚的新視野和思維,非常時期必須有非常決心和措施。

 事實上,近來社會議論香港經濟應向多元發展的意見及呼聲越來越多,輿論普遍認為,本港在製造業GDP的比例不足5%,而服務業卻達93.8%以上,結構嚴重失衡,尤在金融業作主導的現狀,金融災難頻仍,以致「成也金融,敗也金融」。其實,製造業的存在,不僅能平衡本地產業結構,對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的作用也十分巨大,港府若能對目前深陷困境的內地港企予以援手,特別是考慮引導廠企回流,未嘗不是一個化危作機的好主意。

 目前工廠大廈空置情況嚴重,回流工業的廠址用地應無虞,河套區乃至大嶼山亦有發展潛力。港府可以在稅務、資金、政策諸方面,給以優惠和鼓勵,為回流廠商創造更多有利條件。當然資金是最根本的,政府除了可成立專項發展基金,亦可為回流企業牽頭拉線,在技術力量、科技人才上作出統籌安排,為回流企業提供支持,積極引導和提高回流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及增值能力,實現產品的轉型升級。

助服務業北上 促粵港優勢互補

 此外,珠三角產業提升,迫切需要新產業補充。事實上,珠三角的經濟規模,已到了需要高水平服務業配套的地步,因此對生產性服務與專業性服務存在巨大需求。香港服務業在生產指揮與經營、開拓市場、融通資金以及物流業務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香港服務業至今沒有大舉進入珠三角地區。根本問題在於服務業對市場一體化的要求很高,而目前兩地政府皆有諸多束縛,難像當年製造業內遷那般迅速發展。

 報載,近日不少專家學者再次倡建珠三角金融特區,廣東省方面更就粵港澳金融合作區的具體內容,向中央上報方案。同時,深港兩地規劃部門在近半年的諮詢後,於上周五發佈了《落馬洲河套地區未來土地用途公眾諮詢報告》。香港服務業進軍內地時機已成熟,這是調整港粵兩地經濟結構,達致優勢互補的雙贏目標的絕好契機,更是再創港粵經濟奇跡的希望所在。對香港而言,促使服務業走出去,有助壯大香港經濟規模,增強抗禦金融海嘯能力。因此,引導製造業回流,助服務業外展,政府應該認真地考慮和回應。不失時機地進一步利用CEPA效力,與內地各級政府商討合作,淡化經濟上的邊界,改變觀念,調整政策,配合國家的發展積極作為,才能使香港在未來的全球經濟大變革、大動盪中立於不敗之地。(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