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組 三等獎 作者:梁偉鍵
我家樓下有一檔報紙檔,一直以來都是一位老人默默地經營著,報紙檔主要是做附近茶餐廳茶客的生意,每天早上茶客向老人打聲招呼,然後買一份報紙夾在腋下,走入茶餐廳嘆一杯咖啡奶茶,慢慢地攤開報紙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眼看老人已有花甲之年,但臉色依然紅潤,只有皺紋出賣了他曾經滄桑的歲月。他時常穿著一件單薄的舊外套,頭上頂著的貨櫃帽關不住那一把銀髮。我每天一清早上學,他就已經坐在報紙檔旁,準備好一份份為數不多的報紙整齊地陳列在方寸不大的木板上,事實上我對賣報老人的了解並不多,但就是他向我導出一股根的情。
那是一個平凡的早上,我準備到報攤上買一份報紙回學校做報告,賣報老人看著眼前的這個學生似乎打探著什麼,平時不多話語的他問道:「要哪份?」我猶豫地說:「我要剪報。有關回歸的,還能了解國情,有哪一份內容詳盡豐富呢?」老人遞給我一份《文匯報》,「這一份吧,澳門回歸也好幾年了,關心一下國內究竟發生什麼事吧。」我接過報紙,他又對我說:「好好地讀,好好地剪啊!」我疑惑不解這句話,但什麼也沒有說,拿著報紙轉身就走。
當時的我並沒有每天讀報的習慣,老師要求我們攤開報紙,在裡面尋找一篇自己認為好的文章,然後裁剪下來寫讀後感。我手中的《文匯報》就像一個世態萬花筒,我用目光去窺探文化與風情,我想老人所說的「好好讀」就是這個意思吧?
回家的路上經過報攤,老人看見我,問道:「完成功課了嗎?」我點點頭,「明天再買一份看吧?我留給你。」我樂意地接受了老人的好意。
在這個信息萬變的年代,目光狹小的人永遠只能做一隻井底之蛙。而《文匯報》每每就是人們接觸中國人文的一道橋樑,不論是在報攤前默默耕耘的老人,還是用文字講述這個世界日新月異變化的報刊,都指引著我放眼看世界。自此,我每天經過報攤,都放慢腳步,去留意一下報紙刊登的頭條新聞,老人也常幫我留一份《文匯報》,有時我忘了帶零錢,他也連說幾次沒關係,說道:「明天還就好了!」接著把報紙遞到我的手中。
年前,報攤裡坐著的不是那個熟悉的身影,而是一個手腳勤快的女人在打理,我向她詢問老人的去向,得到的回答是老人已經回大陸的家鄉養老,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回澳,生意給她頂下來了。
在那個移民潮的年代,從內地來港澳發掘機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思鄉情結,老人窮一生為自己的生活奮鬥,但是他並沒有忘本,中國人根和家的概念是十分牢固的,我忽而覺得每天讀《文匯報》就似一段尋根之旅,尋找一段段在中國發生的故事,我從來都沒有好好想過自己的家鄉,一切都認為是理所當然,只有老人在年輕時將自己拋到異鄉,讓距離產生思鄉的情愫,那裡肯定有他的故事或姻緣,老人與他的根、他的羈絆。作為澳門新一代,在澳門回歸九周年之際,澳門人能沒有根嗎?
老人將鄉愁寄托在文字之中,將一腔情意在這小小的木板上傳播開去,一份《文匯報》是老人的真情與我的幻想的紐帶,我翱翔在文字之間,尋根尋真理,尋找如歌的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