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偉牧師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結束俄羅斯外訪之時,向傳媒表示五方面助港應付金融海嘯,其中特別提及:「民眾的信心,要取決於領導層的果斷措施」。溫總一言中的,筆者認為這正是本港現今領導班子不足之處:果斷不夠。
危機可理解為一件突發的事件,迫使人作出迅速果斷的回應,否則會後果堪虞。危機之震撼,因著其不可預測,及其導致災難式的後果,需要決策者於短時間內化解,而非按照舊有思維循序漸進地從長計議。由於危機本身的威脅性與緊迫性,領導力的考驗往往在嚴峻考驗下暴露無遺,立見高下。試看美國總統布什與英國首相白高敦處理金融危機,前者猶疑不決,拖拖拉拉,結果帶來更多人對市場表現「恐慌」情緒;相反,後者的果斷,使白高敦民望止跌回升,大受好評。
危機檢視政府管治水平
就是次來勢洶洶的全球金融海嘯,正好檢視特區政府領導層的管治水平。Perry Smith於《領導的24堂必修課》談及危機領導:「領導者必須以受過良好訓練而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危機:你不能被以往的舊政策給束縛住,因為它們不適用於現今快速變遷的環境。危機通常對一個組織的水平和垂直整合提供了一個非常嚴苛的挑戰。」
回顧歷史,美國面對30年代「大蕭條」,當時羅斯福總統的危機領導,清楚表明危機領導等於作「強勢領導」,他沒有浪費時間召集產官學界人士,開會研究,他知道該怎樣做,就果敢去做,這才是真正的「強勢領導」。「強勢領導」並不等於威權領導,威權領導倚靠個人的勢力、地位等,強勢領導人倚賴的是被領導者對他的信心,在這方面港人肯定對國家領導人的信心高過對曾特首及其領導班子。
危機通常是突如其來,叫人措手不及;領袖最重要是當機立斷,以快打慢,解決眼前難題。身處危機中,領袖要敢於打破舊有思維與沿用辦事程序;在「時不宜遲」的危機中,領袖根本不容有太多時間開會逐樣大小事情慢慢商討。正如不少論者指出,危機當前召集的「經濟機遇委員會」根本不能救近火;當前,政府要作的,不是研究一番,也不是空談便算,乃是果斷行動。政府對雷曼迷債苦主,要盡快作出實質協助,同樣對中小企也要盡快提供擔保或借貸。
領袖需要果斷地因應時勢作出明快的決定,即或沒有任何一項選擇是是最完善的,領袖也要背上一定的風險,作出對策。危機從來不會呆等領袖細心思考,慢慢處理;須要領袖當下速戰速決。
臨危不亂 果敢行動
領導就是提供方向,當不少港人信心怯弱,政府官員需要安定人心,重燃希望。領導人要用希望和夢想指引其他人,給他們面對艱苦日子的勇氣。一位領導人也是一位好的鼓勵者,他有能力凝聚整個社會,樹立正確價值,幫助人們培育對前景有正面積極的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邱吉爾的果斷與勇氣,鼓勵了英國人面對逆境劣勢,我們同樣需要特區政府領導人要善於在混沌不明的情境中,更為果斷勇敢。
危機顯露領袖的本色,沒有人能於突發的危機出現前,作出周全的部署;我們只能現實地在危機爆發期,邊做邊學,有犯錯的時刻,亦有修正的契機。當領袖能夠臨危不亂,果敢行動,這才能取得跟隨者的信任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