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歐美市場因金融海嘯步入經濟衰退,一些國家更瀕臨破產,香港不能獨善其身。筆者之前在本欄也解釋過,歐美經濟不景會影響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出口,繼而影響香港的經濟。內地因尚有外匯管制,今次較不受風暴影響,但隨著內地的廠商結業,內地與香港兩地的經濟民生必受影響。
致力掃除地區之間貿易障礙
筆者認為,政府應趁現時,致力推動成立包括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大中華自由貿易區。成立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目的,是掃除地區之間的貿易障礙,令自由貿易區內的經濟體系間的貿易較簡便,此有助加強各成員間的貿易,促進區內經濟發展。舉例來說,自由貿易區內的成員間的關稅要減低,簡化人才流動的手續,例如互相免簽證或延長居留期限都可考慮。至於涉及實際的貿易操作,則各經濟體系間可在其他成員國設調解貿易糾紛的中介機構,令落實大中華自由貿易區時更暢順。
成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是有難度的。筆者02年撰寫《推動大中華自由貿易區——香港經濟再創新機》時已指出,成立大中華自由貿易區,最大的障礙必是兩岸的政治問題,故筆者當時已建議,政府應先與內地商討,與內地設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加強兩地的經貿關係,然後是澳門與內地成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內地已先後與港澳訂立CEPA,香港的CEPA已進入第五階段,內容已漸趨成熟。筆者認為,政府可以與台灣政府討論,成立香港與台灣之間的CEPA協議。香港和台灣均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兩者談妥CEPA的內容後,將有助投資者善用「香港—內地」和「香港—台灣」的CEPA關係投資。若香港與台灣的CEPA處理得宜,澳門稍後也可考慮,與台灣訂立類似的協議,從而達至「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香港—澳門」兩個CEPA協議,這離「內地—台灣—香港—澳門」大中華自由貿易區的設計只不過是一步之差。
將有利兩岸四地經濟發展
為何如此艱難的工作也要做?筆者認為這是有利兩岸四地經濟發展的安排。掃除貿易障礙,將有助增加經濟體系間的貿易量。香港因地少,租金昂貴,服務難免以高增值的金融及商業服務為主導。強化兩地貿易或有助加強兩岸對香港高增值服務的需求,有利香港經濟發展——尤其現時面臨金融海嘯後的經濟不景,也有助香港成為大中華區內的主要國際都會。宏觀而言,內地、港、台、澳有足夠的人口成立自由貿易區,大中華自由貿易區有助四地與其他自由貿易區如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對四地皆有好處。
筆者02年提出大中華自由貿易區的概念時,台海兩岸的政治關係比較緊張,現時國民黨馬英九任台灣「總統」,一般認為他較能與內地政府溝通,兩岸的溝通應較以往為理性,現時正是政府與台灣政府探討加強兩地經貿關係的時機,經濟機遇委員會應考慮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