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家有好收藏 才是真正的財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01]
放大圖片

王金銘對自己收藏的古硯愛不釋手。

——記熱愛收藏的大成拳名師王金銘

晨 風

 在蓮花池公園找到了正在練功的王金銘,71歲的他是中國大成拳的名師,雖已進入古稀之年卻依然體格健壯氣宇軒昂,舉止言談中帶著一股子豪爽之氣。王金銘的家就在蓮花池公園旁邊一棟老式住宅樓中,每天吃飯時老婆一嗓子就能把站功的他喊回家。進得屋來,但見居室雖不寬敞卻收拾得一塵不染,所有的空間都被極有效率地利用著。四壁之內高高低低的櫃子上處處是賞心悅目的各式擺設,兩隻袖珍小狗憨態可掬地爭著向人示好,小爪子飛快地滑過光亮如鏡的地板。與一些冷清的的豪宅相比,這個小小的家充溢著塵世情趣。我想,只有一對和睦度日的夫妻,才有心勁兒營造這麼個精緻的「窩」吧!

 王金銘13歲就在北京冷凍機廠當了工人,後來成為一名技術精湛的高級鉗工。文革時由於說話不小心,作為工人階級一員的他還曾挨過批鬥。因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王金銘51歲便申請退休了。退休後他一邊練功帶徒弟一邊做些小生意,還開過理髮店。如今賦閒多年的王金銘沒有大富大貴,但有著自在而殷實的小日子。王金銘的徒弟遍佈北京各行各業——從高級工程師直到公園守門人。高級鉗工,大成拳宗師,收藏家,這幾種身份協調地統一在王金銘身上。

有什麼就收什麼

 問王金銘怎麼走上收藏之路的,他說,開始是受中國大成拳師爺王薌齋的影響。早年北京上層禮尚往來嫌送錢太俗,便紛紛改送古董字畫,民間收藏愛好者便越來越多。解放前北京收藏豐富的文人名伶,有時置房產一買就是一條街!當年王薌齋住在北京西城北海太液池邊的跨柵胡同,與酷愛收藏的齊白石為鄰,在齊白石的影響下,王薌齋也漸漸集聚了大量古玩。作為王薌齋徒弟的王金銘,也從師傅的愛好中受到了收藏文化的最初啟蒙。

 王金銘自己開始收藏古玩已是文革以後的事了。文革時的破四舊、抄家讓使大量古玩流落於民間,也逐漸被百姓重新收藏。那時王金銘自己也已經有了許多徒弟,其中不少徒弟就是收藏愛好者,有的收藏秦磚漢瓦,有的收藏古玩字畫,他們經常會送給王金銘一些古玩。每逢王金銘有了新的收藏,都要讓徒弟們過來觀看,互相交流收藏的心得。

 剛落座,王金銘就拿出一些碎瓷請我觀看。他摩挲著那些青瓷碎片說:「瞧這些個碎瓷,真是薄如蟬翼,至少是明清以前的東西,據說是官窯燒出的瓷器不合規格有意被打碎的。」接著他便頗有興致地講述這其中的典故。我問他這些瓷片是從哪兒「淘」來的,他說,就是在蓮花池公園裡揀到的。蓮花池公園修建的時候挖出了不少文物,許多北京的收藏愛好者便上那兒去尋寶。

天瓷合一 幽遠清脆

 沒想到在我眼裡如同破爛兒的碎瓷,在王金銘眼裡卻是有收藏價值的寶貝,看來這收藏真是無處不在。

 王金銘又指著茶几上那套泡茶的白瓷茶具說:「你摸一下這瓷,瓷質細膩得跟幾個月嬰兒的皮膚一樣!這是骨瓷,是用動物的骨頭磨碎燒製成的,中國在明代之前就有了燒製骨瓷的工藝。好的骨瓷薄如紙,明如鏡。」說著他便很愜意地把臉貼在茶壺上輕輕摩擦著。我小心地摸了一下那小巧潔白的茶杯,果然有種與平常茶具截然不同的觸覺。王金銘端著茶杯品了一口茶,自然也是在品味自己的收藏。接著他又拿出一個古樸的青瓷粗碗把玩著說:「這是元朝民間用的飯碗。」我拿著這碗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色澤樸實沉靜,讓人想到鄉下的糙米乾飯和大水缸中又甜又涼帶土腥味兒的井水;那緊密的瓷質,還讓人窺到古代中國民間製瓷工藝的精湛。王金銘拿著一根筷子輕輕敲擊碗沿,便響起了幽遠清脆的悅耳之音。難怪古時中國人常擊瓷為樂,發自瓷器生命的樂聲,大概就是天瓷合一了,並不在乎瓷器本身的貴賤。

 王金銘順手從陽台上拿出一塊古硯台擺放在茶几上說:「你摸一下這硯台面兒,多麼光滑圓潤,使這樣的硯台研墨,墨在上面一點兒也不會滲下去。」他又把硯台翻轉過來指著上邊的印讓我看,我看出那篆刻的印章中有個「曾」字,王金銘說「這是曾國藩爺爺曾經用過的硯台,本來讓外國人買走了,後來轉了幾道手才到了我這兒!」

 我問,現在中國民間收藏硯台的人還很多嗎?王金銘說:「過去農村總有人走街串巷長聲吆喝:『有老硯台的賣!』,收硯台的一般會把硯台上的花樣用紙拓下來送回城給掌櫃的看,掌櫃的中意了才會買下來。後來不少老坑硯台石都讓外國人給買走了,中國的硯台石已經越來越少,所以古硯台是很能升值的收藏。有人20年前花5塊錢買的一塊古硯台,現在能賣到10萬元!」王金銘告訴我,他的鄰居中就有專門收古硯台的,因為名氣大全國各地都有聞名來北京上他家賣硯台的,經常一收就是一批,現在那家至少收藏有400多塊古硯台,在潘家園古玩城開了門市。

錢能貶值 收藏不會

 除了硯台,王金銘還收藏筆筒。他從老式五斗櫃上拿下兩個沉重的古筆筒,個個筆筒的體積都如一個能裝兩升米的小桶,筒身上有精細的花紋,帶著年代久遠的滄桑之色,筆筒上插著幾管又粗又長的毛筆。王金銘說:「這種筆筒當初是花幾百元買的,現在古玩市場上至少值幾千元!好的文房四寶,平時使起來都讓人提氣!」我問,練武功的為何也如此喜愛文房四寶?王金銘說:「大成拳代表的是中國文化,練氣功,就得文要懂武,武要懂文。」展示過的硯台又被王金銘順手放回陽台。我問,這麼珍貴的東西為什麼不收藏在櫃子裡?他說:「這硯台接觸自然的風和光會保存得更好。」一隻活潑的八哥,在硯台上的籠子裡跳來跳去,口中唸唸有詞。

 石頭,也在王金銘的藏品中佔有一席位置。他指著擺放在櫃子裡的一塊漂亮的青田石說:「你看,這石頭上有雲霞、山峰、河流、雲海,石頭是有生命的!」我想,是幾十萬年的時光與人的深情鍾愛,才賦予了石頭永恆的生命。石頭現在居於王金銘身邊,想必把日月精華也注入到這間小屋。如果說物質是思想的外在形式,那麼收藏的樂趣,是否就在於人與物的生命相互豐富呢?王金銘的收藏絕非束之高閣,而是與日用融合為一體。他從床頭順手拿出個長方形的小首飾盒,裡邊都是他平常佩戴的玉和翡翠。那玉和翠的塊頭都比較「敦實」,與王金銘壯碩的體形挺相配。王金銘用粗壯的手掌一塊塊輕柔地撫摸著這些飾物說:「玉和翠都要經常佩戴在身上,人養玉,玉養人。玉越戴越潤,翡越戴越綠。」果然,那幾塊個頭不小的翡翠顏色都碧綠欲滴,一個酷似小西瓜的玉球潤得如要滴水。王金銘說那西瓜玉本是家藏的小玩藝兒,一次被一個懂收藏的朋友見了,告訴他這是極好的東西,於是王金銘就格外愛惜這小小的玉球,用紅絲帶拴著經常佩戴在身上。我才知道,原來有生活情調的錚錚男兒竟比女人更愛玉!

 我問王金銘收藏古玩有沒有經濟上的考慮?他說:「錢能貶值,收藏可不會貶值。北京搞收藏的沒有賠錢的!50塊錢買的東西,過10年能加一個零兒,過20年說不定就得加上兩個零兒!家有好東西,才是真正的財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