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昨日公布的調查顯示,本港市民的就業信心指數在一個月間暴跌近半,由9月的44.1分降至上月的22.5分,為9年新低;消費信心亦跌至2003年沙士期間錄得的水平。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調查發現,受金融海嘯衝擊,近4成已完成明年薪酬調整預算案的公司改變初衷,計劃重新調整明年加薪幅度。調查機構表示,目前的經濟環境較沙士時期惡劣,影響仍未完全浮現,恐怕之後會有行業出現減薪行動。
事實表明,本港正進入經濟寒冬,無論是僱主還是僱員,都備受壓力,市民經濟消費信心跌至谷底並不出奇。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勞資雙方同舟共濟,盡量做到不裁員,保住打工仔的飯碗,穩定勞工市場。至於來年是否能夠加薪,已不是最重要的考慮。許多打工仔已有面對凍薪甚至減薪的心理準備。對於政府來說,更應大力推動經濟,加快基建項目上馬,增加就業職位,維持平穩就業。
事實上,目前的經濟環境較沙士時期更為嚴峻。沙士時期,雖然打工仔凍薪、減薪,但當時是通縮年代,物價較為便宜。然而,香港現時的通脹率仍維持在6%左右,打工仔既要面對百物騰貴,又要應對可能出現的凍薪、減薪,此消彼長,生活負擔更顯沉重。
在經濟面臨衰退的情況下,企業應盡量避免裁員,以免動搖員工的信心和歸宿感。當然,員工也需充分理解企業的難處,必要時接受凍薪甚至減薪。面對金融海嘯帶來的困難和壓力,勞資雙方都應延續過往沙士肆虐期間的積極做法,既理解對方難處,又積極回應對方要求,互諒互讓,共渡難關。
在所有民生問題中,就業問題最重要,也最為市民所關注。如何在不利的經濟環境下,盡可能創造更多就業職位,遏制失業率飆升,已成為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政府應積極推進境內及跨境合作的基建項目,通過刺激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