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危機當前 必須果斷加快基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3]

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百家戰略智庫常務理事

 特區政府已經認識到危機當前,加快基建是應對危機的重要措施。相信現在香港社會反對基建的聲音已經沒有多少共鳴了。非常時期需要非常的思維與非常的舉措,對於執政者而言,是採取果斷行動的時候了。期待政府在危機中不負眾望,軌道交通的建設時間表必須提前。

 中央政府決以10大措施4萬億元投資刺激內需保中國的經濟增長,引起國際社會一片驚歎之聲,確實,在金融海嘯肆虐的今日,有決心而且有能力如此做的,環顧全球,也只有中國。

 香港經濟在經歷淒風苦雨,人們期盼中央的10大措施也能惠及香港。只要能做的,中央政府都會做,例如國家發改委提議港珠澳大橋可以提前在明年開工,因為這座大橋涉及粵港澳三地,必須有中央政府出面協調。

打破常規 加快進度

 港珠澳大橋可以提前動工,香港的十大建設是否也可以打破常規,提前動工加快建設速度呢?

 筆者曾經本欄撰文,批評廣深港高速鐵路港方的速度遲緩。香港是有和內地不同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環境,但如果強調這一點而容忍香港的牛步,那無異於自甘落後,而在金融海嘯呼嘯之時,自甘落後就是沉淪。所謂自甘落後,是指本來可能做得更快更好,卻故步自封,陷於落後。這方面首先是政府的決策與執行機制都大有檢討和改進的必要。把什麼都推給市場,在風調雨順的時候還可以應付過去,在危機時刻如果堅持「不干預」,是無能的表現,是失職。

 香港市民只要坐過火車經過羅湖口岸、坐巴士經過落馬洲、皇崗和文錦渡口岸的,無不會對深圳和香港兩邊的鮮明對照留有深刻印象。同為邊境口岸,內地的深圳一側繁華熱鬧方便,香港一側冷冷清清。羅湖號稱亞洲最大的陸地口岸,人們從深圳進入羅湖口岸,可以搭乘火車、地鐵、巴士、小巴和的士,也可以步行;而在香港這一側,除了搭乘火車,別無任何選擇,幾十年不變。為什麼羅湖不能有其他交通工具?政府可以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嗎?為什麼香港的陸地邊境地區就不可以開發?是為了環保?還是政府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

 香港的軌道交通在大中華地區是最發達的,這是香港的優勢之一,但是這一優勢不可能長期保存,因為香港近年來在軌道交通的建設速度明顯落後於珠三角地區,也落後於上海、北京。香港的軌道交通遠沒有發展到完美的地步,特別是新界地區的軌道交通遠還沒有形成網絡,這是新界西北部長期落後的重要原因。

非常時期 非常思維

 以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所提到的十大建設為例,其中涉及的軌道交通,地鐵的南港島線長7公里,在2011年動工,2015年投入使用。港鐵的沙田至中環線「期望可在2010年開始施工」。至於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立角連接路,計劃是興建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立角連接路,預期在2016年竣工。在廣深港高鐵方面,香港段雖然只有26公里長,卻要在2011年才開始動工,此時廣州至深圳的高鐵已經通車了。這些時間表令人沮喪,已經不僅是曾蔭權所說的「力不從心」的問題。

 特區政府已經認識到危機當前,加快基建是應對危機的重要措施;施政報告是6月底發表的,現在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相信現在香港社會反對基建的聲音已經沒有多少共鳴了。非常時期需要非常的思維與非常的舉措,對於執政者而言,是採取果斷行動的時候了。期待政府在危機中不負眾望,軌道交通的建設時間表必須提前。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