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安撫失業大軍須未雨綢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3]

梁美芬 立法會議員(九龍西)

 為香港的未來,政府救的不只是硬件,而是軟件,是市民的心。因此,政府官員過分強調「經濟冰河時期已降臨」的悲觀情緒並不利於經濟復甦與管治,反而應提供一點希望,讓一些未被殃及的市民繼續消費,繼續正常運作,比起一味強調「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立政治局面,來得更有效果。

 金融海嘯衝擊全球,令本港中小企步入嚴冬。自上月U-RIGHT突然清盤,關閉旗下九十多間零售店舖後,有六十年歷史的泰林無線電行也宣告倒閉,一浪接一浪的裁員潮籠罩整個香港——酒樓、零售店舖、港商內地廠房、金融機構、跨國企業相繼裁員或結業。有商會人士估計,年底前多達兩萬家在本港或內地設廠的中小企將關門大吉。一月之間,香港由年初坐擁五百億盈餘不知如何「派糖」的利好局面,搖身一變為前景悲觀、財赤湧現、失業率飆升的悲觀形勢。

 中小企是香港經濟的命脈所在,截至今年為止,本港共有超過二十六萬間中小企業,佔本地企業總數高達九成八,聘用人數超過一百四十萬,相當於總就業人口的五成以上。假若本港有一成中小企結業的話,將直接導致十四萬勞動人口失業,屆時出現的社會和福利問題將難以解決。

中產變無產

 在這些失業大軍當中,不乏有上進心、有能力的中產人士。本來中產人士在社會政策上就一直被冷待,一直只有交稅的義務而沒有享受福利的權利;在經歷了連串中小企結業後,港府本周一才公布推出100億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由政府作七成擔保,每間申請企業最高可向銀行借100萬,以協助中小企面對信貸困難。本人對政府聽從民意,將中小企信貸保證計劃的擔保額由五成提高至七成,表示歡迎,卻又感姍姍來遲,但總好過無!

危機領袖的魅力

 如何能穩住這批人才的心?如何使他們能對將來繼續有信心?老套一點說,如何使他們繼續有鬥志,化「悲憤為力量」,乃是危難之中的領袖需要的魅力!

 「五餅二魚」可以吃飽五千人的故事,歸根究底,就是信心。即使沒有勝算,沒有糧食,軍隊仍可以憑著信念去打仗,並且打勝仗,靠的就是領袖的魅力;如何鼓動人的心!

 這個時候的香港,除了見招拆招,繼續其「摸著石頭過河」的政策之外,實乃要走在群眾前面,一方面為他們「急救」,一方面要為「急救」後仍要面對的中小企大規模倒閉潮帶來的失業大軍打氣。如何打氣?就是給予大家希望與信心。

要拯救的是信心

 特區政府沒有經驗處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這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全球都不一定能找到這種富高度政治魅力與遠見的人才。不過,實事求是,政府必須提前做好失業大軍到來後安撫社會情緒的準備工作。正如已預測到洪水將至,如何疏導去水道,如何堆起沙包防止缺堤,這總是做得到的。

提供培訓讓失業者增值轉行

 在資源撥配上,實應提供更有進修增值、轉型、改行的培訓課程,讓一批有能力的失業大軍做好將來轉型的準備工作,「潛心修煉」,一方面社會情緒得以安撫,另一方面減少這批人因失業而加入遊行示威的行列,或變成政府憂心的「福利原教旨主義者」。

 為香港的未來,政府救的不只是硬件,而是軟件,是市民的心。因此,政府官員過分強調「經濟冰河時期已降臨」的悲觀情緒並不利於經濟復甦與管治,反而應提供一點希望,讓一些未被殃及的市民繼續消費,繼續正常運作,比起一味強調「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立政治局面,來得更有效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