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會建議政府效法美國和內地,推出2千億元基金作救市方案。據消息人士透露,特首亦於昨日會見各司、局長及常秘等,討論振興香港經濟問題。我們認為,為抵禦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世界各地政府都有大動作挽救經濟,本港社會亦殷望政府重拳出擊,遏止經濟惡化和社會信心崩潰。但目前政府應對金融海嘯的措施零敲碎打,不成氣候,而民間提出的建議又缺乏強大的政策研究支援,因此政府有必要設立跨部門的挽救經濟統籌機制,盡快研究並提出大規模和系統性的救市方案,以提振社會信心,創造更多職位,紓緩金融海嘯對本港經濟民生的衝擊。
工聯會昨日發表題為《增強信心,促進經濟,共渡時艱》的建議書,提出涉及2千億元,並可創造30萬就業職位的「十大建議」,包括加快推出「十大基建」、推出2千元消費券、進一步放寬深圳戶籍市民來港旅遊、延長現時約1.7萬名政府臨時工的聘用期、放寬小販政策等。在金融海嘯陰霾下,包括工聯會在內的社會各界,都積極出謀獻策,希望政府能夠果斷地在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措施,協助港人渡過難關。工聯會會長鄭耀棠認為,斬件做事不能解決信心問題,希望政府有膽量與勇氣解決信心問題。這確實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政府目前積極推動地區小型工程、舊樓維修、中環填海第三期工程、舊區重建等,雖然盡了很大努力,但基本上都屬於「斬件式措施」,不能徹底解決信心問題。目前最重要的是提振社會抵禦金融海嘯的信心,避免公司倒閉潮和裁員潮加劇,保住更多市民的飯碗。這需要政府抓住時機,審時度勢,明確方向,有的放矢,重拳出擊。現在,民間都在看政府是否有魄力和遠見,是否能夠採取大刀闊斧的措施。
按照施政報告成立的「經機會」,已經不能適應金融海嘯下的新形勢,現在不是找機遇而是保飯碗的非常時期。民間提出的各種救市方案,雖有不少合理內容,但由於民間團體缺乏系統和強大的政策研究支援,局限性在所難免。研究和提出切實可行的救市方案,政府責無旁貸。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提出各種各樣的大規模救市方案,在這非常時期,特區政府應進一步調整積極不干預思維,盡快設立跨部門的挽救經濟統籌機制,研究並提出科學可行的救市方案,以應對金融海嘯對本港經濟民生的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