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伍冰枝 還原白求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03]
放大圖片

文:梁小島 攝:洪永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939年11月19日,在中國抗日前線做醫療救助長達2年的外科醫生、49歲的加拿大人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因一次手術意外而感染敗血症,以身殉職。

 約1個月後,毛澤東發表了一篇題為《紀念白求恩》的文章,評價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後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從此進入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記憶。

 作為加拿大人,加國史上第一位華裔總督伍冰枝(Adrienne Clarkson)是自豪的,但她並不止於自豪。

 「白求恩在加拿大,遠不如在中國那樣家喻戶曉。」即將由加拿大企鵝出版社推出20部「非凡加拿大人」傳記叢書,她是白求恩傳的作者,更是他的崇拜者。

 前後一年半的寫作,白求恩之於她,究竟意味著什麼?

 「白求恩一直被頌揚得像一位聖人,而我則希望將他還原成一個真實的人。」人生已走過大半個世紀,依舊優雅和端莊的伍冰枝說。11月初的香港,終於有了秋天的涼意,伍冰枝不慣炎熱,這樣的天氣就剛剛好,也配合著我們有關文學的話題。2005年,伍冰枝從總督位置上卸任,如今她重拾舊好,以文學見證又一位加拿大人的不平凡。

 一到周三的晚上,便是伍冰枝與其他幾位傳記作家碰面的時間,話題則離不開各自的寫作心得。在座的不少人,都在抱怨自己對寫作物件產生的厭倦情緒,但伍冰枝卻沒有這樣的困擾。如果有可能,她甚至渴望見到白求恩本人,並與他成為好朋友。寫作階段,她查遍了當地的資料館,與白求恩在世的朋友做訪問,甚至特地去中國踏尋當年白求恩的醫療之路,這讓她漸漸地進入了白求恩的生活,並試圖撥開包圍著他的深鎖迷霧。

打破白求恩的「神話」

 如果單從背景來看,伍冰枝與白求恩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白求恩來自一個基督教的家庭,父親是小鎮上主事的牧師,享有無限威望;而伍冰枝出生香港,父親是與政府做生意的澳洲華裔,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躲避日本的侵略而舉家移民加拿大。然而,第一次接觸白求恩的故事,是伍冰枝在多倫多大學修讀文學期間讀到的一本小說,由加拿大作家Hugh Maclennan發表于1959年的The Watch That Ends the Night。書中有一個信仰社會正義而離開妻子的醫生,投身於二次大戰中對抗納粹的歐洲戰場,便是以白求恩為原型。

 「在我寫的傳記中,汲取了小說中的部分情節,我相信作為白求恩同代知識分子的Hugh Maclennan對白求恩執著事業的深刻觀察,這是一個如何獲得勇氣的故事。」

 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善於做研究分析的能力,幫助了伍冰枝從浩瀚的資料和檔案的汪洋中,尋出線索,就像一名偵探。「事實上,他是一個容易情緒激動的人,甚至脾氣暴躁,經常會衝著護士大吼大叫,但同時也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儘管他不是一個好丈夫,與前妻重婚又離婚,但仍然有無數女人為他瘋狂。」

 「他除了在醫學專業上有所成就,還有廣泛的興趣,比如詩歌、繪畫、寫作,充滿激情。然而,他的生命一直是在為一個更偉大的目標而展開。」中國人對白求恩的感激和景仰,是剝離了缺陷和血肉之氣的昇華,在伍冰枝看來,只是一種誤讀和偏見。所以,她選擇了一個獨特的切入點:童年。

 「我認同一些心理學家的觀點:人在5歲的時候,已決定了基本的性格和氣質。」在傳記的寫作中,白求恩的童年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1970年,中國與加拿大建交,白求恩成為聯繫兩國的頗為重要的彩虹橋。受到中國對白求恩的崇拜熱潮的影響,加拿大的本土社會也開始逐漸對他給予關注,並拍攝了多部相關的電視紀錄片和故事片。1976年,加拿大政府將白求恩位於格雷文赫斯特鎮的故居建成為紀念館,每年吸引大量慕名前來的遊客。伍冰枝在上任總督一職期間,曾主持了由當地華人捐款建造的白求恩銅像的落成儀式

 伍冰枝說,如果她的哥哥不是一位醫生的話,她便極可能去從事醫生的職業,她羡慕擁有救死扶傷的技能,並且看到了醫生在和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醫生與建築師,都是她深感興趣的領域。不過好在她的兩個女兒分別實現了她的理想。

「冷靜成就了我的事業」

 伍冰枝任職加拿大總督之前,曾在80年代擔任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製作人、社會新聞節目主持人,是首位獲許出鏡的華裔。「我和白求恩最大的不同,在於我是一個極度冷靜的人,似乎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干擾我的情緒。」伍冰枝說,這種性格,似乎在童年便已形成。

 在自傳《Heart Matters》中,伍冰枝曾回憶移民加拿大之前,一家人為躲避日本兵的蹂躪,而藏在地下室的恐怖經歷。父親被政府急召,已經杳無音訊,外婆則將媽媽藏在雜物堆裡,假裝與還在牙牙學語的伍冰枝玩耍,逃過日本人的搜查。「也許這是一種創傷性的經歷,但我當時很小,只能把戰爭內化。」

 伍冰枝還提到她的患有嚴重精神抑鬱症的母親。「她有時會失去理智,情緒失控,做出歇斯底里的事情。我看到母親這樣的狀態,很早便意識到冷靜的重要性。」她是加拿大傳媒界的成功神話,30歲便在廣播界一舉成名。「電視台的工作是令人瘋狂的,我周圍也有不少有創造力的同事,然而我發現,如果不懂得保持冷靜,你不會實現你的目標。」

 這種冷靜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令伍冰枝形成了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記者好奇,想知道作為女人,如果真的有一天遇見自己仰慕的白求恩,是否會愛上他呢?

 「絕對不會。」伍冰枝爽朗的笑了起來。「在白求恩的心中,個人情感永遠不是他最重要的部分,他是要將生命奉獻給一個更宏大的信仰。如果愛上他,就好比愛上一個清教徒。我的自我保護意識是很強的。」不過,做朋友的衝動,則不可抗拒。

 伍冰枝2歲半離開香港移居加拿大,現今已過大半個世紀。然而,中國比起地理臨近的美國,前者仍是她作為認同的國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