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廖長城直言,不管金融海嘯是否來臨,內地及香港廠商的長遠之計也是如何創新增值,切合國策所需。本報記者潘政祁 攝
本報記者 郭曉樂、遲宗平
在金融風暴下出口遽減的珠三角港商,兼逢銀行收緊信貸的「連夜雨」,倒閉潮一觸即發。今年再度為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設計營商周擔任知識產權管理論壇籌委會主席的行會成員廖長城,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卻直言,已做到創新求變的廠商在風高浪急的當前局勢下的生存能力也更強;展望未來,歐美市場比例勢必下降,但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則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出口轉內銷」,說到底講求的依然是產品質素及品牌效應。
金融海嘯下,港商急於尋找出路,技術創新、獨特設計、自創品牌是必由的產業增值之路,但似乎有點「遠水救不了近火」。廖長城坦言,銀行不借錢,希望透過政府7成信貸保障等措施,可以提升銀行信心放寬借貸。但他也直言,不管金融海嘯是否來臨,內地及香港廠商的長遠之計也是如何創新增值,切合國策所需。
不少廠商瀕臨生死存亡邊緣,也有廠商在風雨飄搖中依然屹立不倒,差別在於「競爭力」。廖長城認為,在金融風暴的侵襲下,還要投資於創新、設計,的確不容易,但這關乎未來的市場競爭力:「在風暴中更有機會生存的,更有機會克服逆境、劣勢的,往往是已經走創新之路的企業,他們的產品已經是站在價值鏈前端,也就具有市場賣點!」
廖長城:想存活要自創品牌
他承認,港商的當前急務是如何開拓內銷市場,因為內地市場是龐大的商機:「但內地也講求品牌效應,講究包裝宣傳,這些正是創意、創新!」內地近年湧現不少名牌,如蒙牛、康師傅、娃哈哈在在都是成功打造的品牌。「臨急抱佛腳」當然談何容易,而廖長城看得更遠,直指港商要在市場大勢中存活,便要轉型創新、自創品牌:「屬於自己的設計、專利、科技,才可自己主導如何發展。」
廖長城以玩具為例,指出這是「食腦」行業,本身便極具創意,而且投資不用太大,但要新穎、好玩。「個樣靚仔是講設計,產品夠潮是講包裝,好用是講功能素質,乃至品牌,知識產權從來不止是硬梆梆的條例、法規,還包括靈活多變的創意!」2008年知識產權管理論壇正是廣邀國際知名專家、學者、高級管理人員及企業代表「共話創意」,透過經驗交流,為香港取經。
張錦輝:內地作試點進軍歐美
知識產權署副署長張錦輝則表示,面對金融海嘯下,港商應趁著這艱難的時間,重新檢視並整合策略,例如把企業資產投放在無形增值產業。
張錦輝指出,由於世界經濟趨勢走向創意經濟,並以知識產權作為策略,而且,內地與香港文化相同,可以準確預測與分析受眾的需求,他建議,港商可於金融海嘯下作「另類策略」,以企業資產投資在創新產業上,並以內地作為「橋頭堡」或「試點」︰「香港在貿易、品牌方面、外觀設計方面,比較有知識有經驗,內地在科研、各類的工程比較多,可以作互補與整合,各種營運內地與香港創出一個市場,從而推廣到歐美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