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威信「黑、紅、綠」描繪老區發展新藍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5]
放大圖片

 ■扎西會議會址

 威信地處雲、貴、川三省交界處,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小城,素有「雞鳴三省」之稱。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後在威信縣的水田寨花房子、大河灘、扎西鎮等地連續召開重要會議,史稱「扎西會議」。

 紅軍長征扎西會議是紅軍留給威信縣各族人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弘揚扎西精神,實現革命老區更好更快的發展,是擺在威信決策者面前的首要課題。改革開放30年之際,威信縣委縣政府給出了答案:追昔撫今,我們必須全面繼承和弘揚扎西精神,常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勇於突破交通「瓶頸」,做好煤炭產業、紅色旅遊和綠色產業三篇文章,用「黑、紅、綠」三色繪就老區發展新藍圖。 ■本報駐雲南記者 胡修平

工業經濟強縣 「黑色產業」大展雄風

威信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和邊遠山區於一身,由於交通條件的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十分緩慢,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同時,威信也是富饒的,境內豐富的無煙煤資源,使威信享有了「黑色聚寶盆」的美譽。

 據西安衛星遙感中心遙感推測,威信1400平方公里境內無煙煤遠景儲量達40億噸,煤層氣儲量420億立方米;經地質勘探,已查明現有生產力水平可開發的煤資源15億噸。在世界能源日益緊缺的今天,威信的「黑色財富」價值日益凸現,引起了眾多大公司的關注。

 經過多年的實踐, 2005年,威信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將開發煤炭資源為主的「黑」產業作為「黑、紅、綠」三大產業之首來抓,希望通過開發利用豐富的煤資源,發展煤電聯營、煤化工兩大產業,推動威信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目前,由雲南省地方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雲南煤田地質局組建的威信雲投粵電扎西能源有限公司,擬採用煤電一體化方式,煤礦和電廠同步建設,在威信縣建設年產500萬噸煤礦和2400MW(4×600MW)規模的坑口電廠。通過滇粵兩省企業的實地考察論證,廣東省政府已擬將威信煤電聯營項目納入「十一五」西電電源基地建設計劃。

 今天,雲南省人民政府也已將威信煤電項目一體化一期2×600MW新建工程列為2008年開工的重大項目,力爭2010年建成年產240萬噸配套煤礦投產和第一台機組發電。

 同時,威信縣委、縣政府正積極組織配合推進煤電項目二期二廠建設,力爭到2015年,全部建成總裝機達24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120億千瓦時,年產煤500萬噸的煤電一體化項目,使地方財政年增收2億元以上,把威信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煤電能源基地,為威信實現追趕型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旅遊經濟活縣「紅色旅遊」風生水起

 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一座無與倫比的歷史豐碑。其中,中央紅軍長征進駐扎西召開的扎西會議,在中共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扎西這一革命紀念地對千秋後代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

 隨著中國各地的「紅色旅遊熱」風生水起,近年來慕名到威信旅遊、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團體與日俱增。有著悠久歷史的威信,正以獨特的「紅色」魅力,集神聖的長征文化、神奇的森林文化、厚重的歷史文化、獨具神韻的民族文化四大特色於一體,向世界敞開懷抱。2007年,威信共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旅遊業的發展為威信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打造「扎西會議」紅色旅遊品牌過程中,威信縣委、縣政府努力讓紅色旅遊資源與長征文化、森林文化、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機結合,力求做到以「紅」引人,以「綠」留人,以「古」誘人,以「土」感人,相互映襯,互為補充。

 一是實施「紅紅」結合,時下,威信縣正圍繞開放搞旅遊、主動融入川黔渝旅遊經濟圈,與四川蜀南竹海、石海洞鄉、遵義會議景區、「四渡赤水」景區連為一體,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開拓市場。

 二是「紅綠」結合,把紅色旅遊與大雪山原始森林、舊城天星國家級森林公園、「西南第一洞」的麟鳳天台山溶洞等生態旅遊捆綁經營,著力打造「紅色聖地、綠色家園」的紅綠結合經典品牌,讓遊客充分領略革命歷史文化和生態旅遊的魅力。

 三是「紅古」結合,把歷史古跡與紅色景點串連起來,交相輝映,共同推介,讓遊客參觀完紅色景區後,再探古訪舊,置身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文物遺物、懸棺、漢墓群及融儒、佛、道於一體的高田觀鬥山石雕群等古文化中,感受歷史的滄桑。

 四是「紅土」結合,威信正努力挖掘地方民族民俗文化,開發民俗遊、鄉村遊,使遊客了解本地的歷史古典、民俗風情、民間藝術、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增強吸引力。通過「紅綠古土」四大資源的整合,著力推動資源優勢互補和旅遊市場的互容互利,促進旅遊大市場的良性建立和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

特色經濟富民綠色經濟前景無限

 威信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濕潤,生物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威信縣委、縣政府做好農業產業規劃,把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並形成了以蠶桑、竹、林產品加工為主線的綠色生態產業集群。

 一是大力發展蠶桑產業。據有關史料記載,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時期,威信就有栽桑養蠶的歷史,沿襲至今,威信栽桑養蠶已初具規模。早在「九五」期間,威信就被列為雲南省25個蠶桑基地縣和6個優質繭基地縣之一。2008年,被列為雲南省7個蠶桑高產創建示範縣之一。當前,威信緊緊抓住被列為「東桑西移」基地縣的機遇,加強技術、資金、政策幫扶,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蠶桑產業發展模式。全縣已完成種桑面積30200畝。

 二是大力發展竹產業。威信緊緊抓住被列為雲南省竹產業基地縣的有利機遇,在管好現有5萬畝竹林的基礎上力爭再發展竹子20萬畝,同時,積極引進外資建立竹產品加工企業,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切實鞏固竹基地建設成果。

 三是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產業。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建成30萬畝核桃基地,實現年產核桃2.5萬噸、產值達2.5億元的目標。

 四是大力發展林產品加工業。通過招商引資,已引進台灣客商投資上千萬元,在舊城鎮建成年消耗木材3萬立方米、年產值近4000萬元的木材加工企業,提高木材利用率,提升林產品附加值,逐步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林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同時,加快以竹筍、薇菜、蔥木為主的非木質林產業建設,大力扶持農村初級林產品加工和林業資源培植,以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自主創業,增加農民非農產業收入。

 目前,威信縣已建成蠶桑30200畝,山崳菜3200畝,藥桃基地7400畝,筍材兩用竹3700畝,大棚蔬菜、高山冷涼蔬菜、油菜籽、木漆、紅豆杉、五倍子、棕片、天麻、竹蒜、木耳、洋薑、地紐子等各類綠特色產品等正在逐步發展壯大。令人高興的是,威信在山葵得到不斷推廣的同時,建起了小型的山葵加工廠一個,產品已遠銷售美國、日本等海外市場。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