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涂若奔)兩岸大三通今日全面啟動,兩岸航線可「截彎取直」以及海運直航,直接影響到兩岸人民生活和經貿往來。但對香港的航空運輸業來說,現今經濟形勢嚴峻,再遇上「大三通」,可謂屋漏兼逢連夜雨,擔心出現「大陸、台灣雙贏,香港獨輸」的局面,加劇本港被邊緣化。然而,業界、專家及學者均認為,短期內本港無可避免受到負面衝擊,但有「危」亦有「機」,航運業若能善用協同效應,加速與內地、澳門與台灣的行業整合,共同「做大個餅」,最終都能受惠,長遠而言本港航運業仍有光明的前景。
據香港機場管理局公布數據顯示,兩岸自7月開始周末包機直航後,本港客貨運量連續下跌4個月,最新公佈的11月的客貨運量分別僅有380萬人次以及30萬公噸,同比下跌5.6%及18.7%。國泰航空近日亦發出盈警,稱頭等和商務客艙的機位預訂情況均按年下跌,再加上早前訂立的燃油對沖合約錄得虧損,全年業績或會「見紅」。
「直航」衝擊港航空業
業內人士認為,兩岸「大三通」對本港航運業的衝擊將無可避免。大福證券航空業分析員曹福達表示,國泰等航空公司短期內必然會被搶走部分生意,但長期就要看配套服務是否能繼續提高,並以此吸引旅客回流而定。大和證券分析員劉偉健則認為,短期內對本港航空公司的影響不大,但將來實現「每日直航」後,航班班次頻密,對於本港飛內地航班的衝擊將較為明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對本港的中轉地位亦持悲觀看法,他指,目前內地的航班飛到外國時,很多都會通過香港中轉,但未來台北機場等料將會積極與本港爭奪這一地位。
20%經港空運貨物受影響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卓照亦預料,本港的中介角色會直接受到衝擊,航運量會大為減少。至於減少的數量,據旅行社協會評估,每年經本港轉機往內地的過境旅客,或將下跌100萬人次。貿發局副首席經濟師邱麗萍則估計,會有5%經港的台灣旅客及20%經港的台灣空運貨物受影響。
不過分析人士亦強調,整體而言,全面「大三通」可「做大個餅」,故兩岸三地的航運業最終都能受惠。曹福達和劉偉健均認同,目前「三通」並未威脅到本港的中轉地位,外圍環境的不景氣,尤其是美國和歐洲市場的衰退導致需求暴跌,才是影響本港航空公司業績的最大負面因素。
而在香港的角色定位方面,台商亦有自己的看法。亞太台商聯合總會總會長潘漢唐指出,台商看中的並非香港中轉站功能,而是香港市場的本身潛力。香港業界過去僅將自己定位為橋樑和中轉站,做法近乎保守,因此他希望本港盡快進行重新組織(re-organize)、重新建構(re-structure)和重新定義(re-difine),否則將很快失去既有的優勢。
三個「重新」挽回優勢
據《兩岸空運直航協議》,固定包機由目前的36航班擴大為108航班,開放航點由五個增加為21個等等。香港與台灣往返的「黃金航線」勢必因此而被取代,但若兩岸能擴大經貿量,促進區域的經貿活動,香港將可從中受惠、取得益處。
有分析建議,政府可研擬未來兩地「黃金航線」轉型的配套措施,爭取雙方對等開放「第五航權」,讓台灣航空業者可經營經香港至歐洲的熱門航線,如香港至倫敦;讓香港航空業者可經營台北至北京、上海等熱門航線,將香港變成為「雙」中轉地,香港反而可從中開創商機。
|